聶淼
摘 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對于自然資源的需求必不可少。生態城市理念旨在從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角度出發,將自然環境的保護與人類生產、生活相結合,實現社會、經濟、自然三個系統的和諧發展。結合濟南華山北項目規劃設計實踐,充分落實綠色交通策略、海綿城市策略、低碳能源利用策略,建立相互聯系的生態系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力量促進城市的發展,實現預期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綠色交通;海綿城市
一、生態城市理念及方法溯源
生態城市理念已經提出多年,特別是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各地生態城市理念的理論研究與運用實踐層出不窮。有學者在對傳統規劃方法反思基礎上,摒棄傳統規劃價值觀,提出了社會生態、經濟生態、自然生態和復合生態四大原則。上述規劃設計工作原則的有效落實,為后續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生態城市理念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整體性規劃。城市的運行和發展相對而言較為復雜,其涉及到的內容相對也比較多,為了更好實現對于未來城市運行流暢性的保障,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重點關注整體性原則必不可少,應避免各個系統之間可能存在的相互矛盾和沖突威脅。此外,這種整體性原則還需要關注到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等方面的整體協調統一,避免過于注重某一方面的發展而嚴重影響到整個城市的有序運行。
(2)注重環境容量。城市的發展嚴格受自然界的環境容量、生態承載力制約,若由于城市活動的運行和發展,這些極限被突破,便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破壞。當前,城市環境問題和能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應重點圍繞著生態城市理念進行詳細分析探究,確保城市運行具備更強的生態承載力。
(3)強調多規合一。由于城市是一個復雜統一的整體,這意味著規劃內容的擴大,僅考慮物質環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提出社會、經濟的生態化對策。例如社會生態方面,提出保持合適的性別比、合理的年齡構成的對策。交通方面,需要提出公共交通、私人交通、自然通廊等綜合對策。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必須結合起來考慮,三者兼顧,全面統籌規劃。
二、城市規劃設計實踐中生態城市理念的運用
(1)綠色交通策略
綠色交通是生態城市規劃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當前的城市中車輛的數量大幅增長造成城市道路擁堵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私家車的數量的增加同時,尾氣的排放量也就極度增加,這就讓城市的空氣質量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基于上述背景,筆者在濟南華山北項目城市規劃設計實踐中,首先倡導并落實綠色交通理念,主要從如下幾方面開展。第一,導入城市軌道交通,進行公共交通導向的城市設計。鼓勵人們使用公共交通,地鐵站點與周邊建筑緊密結合,形成積極健康的城市空間范圍。公共交通的大量使用,能夠極大的建設尾氣的排放量,同時也能有效的緩解道路擁擠的情況,為城市造福。第二,建立步行社區,按照濟南最新15分鐘生活圈規劃布局公共配套設施,鼓勵人步行并參與到社區當中。在交通規劃中增加慢性交通體系,為自行車、行人設立專用的道路空間。同時,在片區沒有城市軌道交通的地段發展與城市線網并網的快速公交體系,作為大容量公共交通的補充,達到15分鐘內能接受公共交通輻射的目標。
(2)低碳與智慧城市策略
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中,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另一個重要環節。當前的能源大多都是高碳排放的能源。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快,我國也呈現出了全面建設的局面。這些建設大多為新型建筑。而新型建筑的特點就是大而高,功能全面。大部分都具備空調、電梯、排風、溫控等一系列的電子系統。如果這些功能的配件全部都使用高能耗,高排放的能源,那么城市的環境問題會急速的增加。原本輕度的問題會變得嚴重,原本不存在的問題會出現。這就讓人們很難繼續在城市中生存,還會引發許多的疾病問題。因此,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中,對能源有效管理與利用是必備不可少的。筆者在濟南項目規劃策略中,充分運用低碳城市與智慧策略,結合國家綠色建筑要求、LEED認證體系以及WELL健康建筑與社區標準與規范,將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熱源回收等問題集中進行統一的整體規劃,運用物聯網技術,實時對能源的利用與分布進行調控,減少能源消耗。同時,綠色環保的生活是當前人們所追求的時髦的理念,在項目規劃初期預留了各種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發展的接口供城市發展建設使用。因此,在進行生態城市的建設中,低碳與智慧城市策略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3)海綿城市策略
水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命脈,針對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是生態建設的關鍵所在。然而,現階段對水資源與生態的合理構建缺少深入認識。基于此,加強海綿城市的構建,可以促進生態城市的發展。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主要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對城市道路進行修建時,要注重采用透水或半透水的材料進行建設。在城市道路中增設排水管道,促使城市道路的滲水功能有效發揮。第二,在構建綠化用地時,注重在形式上選擇下沉式綠化形式,在下沉程度的選擇上多結合綠地植物的生長特性。第三,工程設施與生態設施的比例要適宜,工程排水措施與中水的有效回用仍是在海綿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筆者的項目事件中,先期就結合項目大背景進行了生態專項規劃。社區外圍地區,結合不可開發地塊布局大量海綿城市基礎設施,在社區內部,適當抬高市政標高與社區地坪標高,結合景觀廊道,布局兼具景觀價值與防洪排澇價值的開敞河道來解決項目潛在的城市內澇問題。同時,利用污水處理廠實現景觀水系的中水回用,在干旱季節也能保持水系當中有充足的水源,不會干涸而影響景觀效果。
結束語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態城市的發展需求越來越高,人們對于環境和能源的關注度也正在明顯提升,如此也就必然需要對于城市規劃設計工作進行切實優化完善,促使其能夠體現出較強的實際效益,避免可能形成的明顯障礙威脅。結合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結合相應的策略落實上述理念,應該切實圍繞著各個具體方式和措施,提前進行重點關注,較好實現對于各類問題的規避防控。
參考文獻
[1]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概念及其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城市規劃,1997,(6):17-20.
[2]林艷,鄧衛,葛亮.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用地開發模式(TOD)研究[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4,(4):90-94.
[3]劉剛,張再生,梁謀.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以海口市為例[J].城市問題,2013,(6):42-45.
[4]董淑秋,韓志剛.基于“生態海綿城市”構建的雨水利用規劃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1,18(12):37-41.
(作者單位: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