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所謂情境教學即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關情境的一種教學形式。相較于以往教師單純講解、學生被動聆聽的死板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最大的優勢在于能確保學生獲得最直觀的情感體驗與沖擊,進而幫助其更加輕松地理解所學知識點。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工作者,我在自身的教學活動中圍繞情境教學進行了大量探索,現將個人所思所得、所感所悟總結歸納如下。
借助語言描述巧妙創設情境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其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學生,并帶給學生直觀的情緒感受。也正因為如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語言對于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進而深化理解具體知識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優美的語言描述來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對此,我在自身的教學活動中進行了積極實踐,學生反響良好。
如,在教學“享受學習”這節內容時,我并沒有急于向學生講解具體的知識點,而是在上課一開始為學生有感情地說了以下一番話:“快樂其實就是一種獲得幸福的感覺,它就像一杯隨時可以飲用的白開水,簡單平凡,卻給予干渴的人最大的享受;還像久處聒噪都市中乍然回歸自然生活的心靈,呼吸新鮮空氣、聞聞腳下泥土的芬芳、靜靜聆聽鳥叫蟬鳴都是一種滿足;又像一本讀起來令人唇齒生香的書籍,隨處可見,卻能令愛書之人視若珍寶,獲得極大的心靈撫慰……快樂很簡單,它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點滴之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另外一種能使人獲得快樂的方式——學習?!边@番語言極具感染性,以此為基礎形成的教學情境也使得學生的思路不由自主地跟隨著我的教學節奏,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自身狀態調整到了“享受學習”具體知識點的學習上來,課堂氣氛融洽而愉悅,主要學習內容得以清晰體現,更重要的是學生還從中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學習能使人快樂。如此,課堂有效教學目標輕松達成。
借助疑難問題巧妙創設情境
正所謂“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贝罅康慕逃龑嵺`表明,疑問是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內在驅動力。由此出發,我認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巧妙借助疑難問題為學生創設亟待解決的問題情境,相信這樣,學生會由內心自然而然地迸發出好奇心,并以此為基礎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投入具體知識點的學習活動之中。
我個人的教學實踐便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如,在教學“中學序曲”這節內容時,我就在具體的知識講解環節為學生提出了以下的問題:“中學是我們學生汲取豐富知識營養的重要階段,那么,關于中學生活,大家知道哪些?它有哪些令人憧憬的方面呢?我們如何向他人介紹我們絢爛多彩、富有魅力的中學生活呢?對于如何盡快地適應中學嶄新的環境、嶄新的學習狀態,你又有哪些合理的意見及建議呢?”大多數學生對“中學生活”的認知僅僅簡單地停留在“這是初中學習的開始”這一淺顯層次上,卻很少有人能以主動、積極的意識及心態審視自己的中學生活,因此,這些問題的拋出使得他們陷入了沉思之中。趁此機會,我及時要求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在經歷了短暫的思考之后,各學生小組依靠集體智慧,紛紛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說“中學生活使得我們仿佛走進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在這里有新老師、新同學、新校園,我們逐漸由陌生變得熟悉”,有的說“中學生活提供給了我們自我發展的無限機會,我們可以學習多門之前未曾接過的課程,可以參加不同的學校社團活動,也認識了不同的人,視野范圍得以逐漸開闊?!?/p>
而針對更好地適應中學生活,也有學生小組給出了不同的建議,有的說“我們可以認識新的朋友,大家形成一個充滿友愛的大家庭,這有利于提高我們對中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還有的說“我們可以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聽聽老師的意見或看法,這樣既能拉近師生關系,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中學生活?!?/p>
如此,在一來一往的疑問與解答過程中,他們懂得了中學是每一個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階段,應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適應嶄新的中學生活。由此可見,借助疑難問題來巧妙創設情境深化知識教學便具備了無限可能,為提高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巧妙的情境創設能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也能保障其最終獲取良好的德育效果,使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目標得以輕松達成。鑒于此,我們初中道德與法治基層教育工作者應當立足于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而恰當地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創設既能激發其注意力,又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有趣情境。
以上僅為我個人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創設教學情境的淺薄經驗,希望起到拋磚引玉之效,得到更多教育同仁的廣泛關注與共鳴,進而真正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更好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