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
高中化學傳統教學中側重“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新形勢下只有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提供或學生主動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意義的問題,借助于這些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將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極大地降低了教師的化學教學難度,并促進了學生靈活使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同時還能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思維碰撞,從而使教學過程得以順利展開,教學任務高效完成,進一步培養與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養,為其后期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的要素
新知識點
高中化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新知識點的布置是一重大要素。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識與事物的具體應用時,要將新知識點放在問題答案的位置,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思維動機
指的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新知識的渴求程度。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要以學生現有知識為出發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調動其解決問題的興趣。
知識水平
要充分考慮學生知識水平,創設的問題既不能超過知識范疇,又不能過于簡單無法發揮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問題。
高中化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的應用
高中化學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社會實踐和實驗演示等聯系起來,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依托生活經驗塑造問題情境
化學與人們生活存在緊密聯系,很多生活場景都會引起學生的想象。如,削皮后的蘋果放置在空氣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變色情況,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現象導入離子知識點。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如“削皮后的蘋果變成了什么顏色?需要放置在什么環境中?”得出“削了皮的蘋果之所以會在靜置后變成鐵銹色是因為亞鐵離子氧化成了正三價鐵離子?!痹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金屬腐蝕現象,也可以給出問題層層推進。通過創設大量的生活情境問題,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發現生活問題、解決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
結合社會實踐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問題,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設置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探究性等,能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培養與提高自身知識結構與體系的目的。
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已有的社會實踐,或從社會現象、新聞報道等角度創設問題情境,可將化學知識與新聞報道相結合,不僅能更好地體現出化學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試劑性質和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也更利于問題的解決。
例如,某工廠裝有金屬鈉的鐵桶發生爆炸,在開始出現白霧之后又伴有黃色火苗產生,人們在對這些鐵通進行打撈的過程中,桶里的物質使人皮膚表面產生了一種刺痛感,最終消防員依靠煤油對其浸泡溶解才將事情解決。通過這則報道,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鐵通會發生爆炸現象?為什么消防員要用煤油對其進行浸泡溶解而不使用其他物質?”這則報道完全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去探索分析事情發生的原因,同時,學生的求知欲也會越來越強,課堂氛圍和教學效率也會逐漸提高。
通過實驗演示創設問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實驗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從實驗觀察、研究分析中獲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從而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化學實驗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演示《物質的燃燒條件》實驗中,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實驗材料,如:白磷兩塊、水容器兩個、水適量、稀薄銅片一片。然后,教師將兩塊白磷放置不同的水中,將其中一塊白磷直接放置在85℃~95℃的熱水中,另一塊白磷放置在水面的稀薄銅片上,觀察發現,直接放置在水中的白磷并沒有燃燒,而放置在稀薄銅片上的白磷卻發生了自燃現象。通過實驗現象,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探究白磷自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最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交流和討論,很快掌握了白磷自燃需要具備的條件。教師再以此繼續提問,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掌握其他物質燃燒需要具備的條件,從而幫助學生不斷發散思維,創新自身思維能力,增長自身知識水平。
結語
本文中通過分析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素,聯系高中化學知識點,給出創設有效化學問題情境的措施與方法,分別從生活經驗、社會實踐活動及演示實驗三方面進行論述,詳細闡述化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機、切入點及注意事項,以期為深化高中化學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