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流域生態補償工作對于資源環境保護、緩解用水矛盾、減少污染、推動我國用水“三條紅線”政策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流域生態補償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各種各樣的問題凸顯出來。科學的流域生態補償績效評估有助于解決流域生態補償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首先,本文從四個維度構建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其次,從三個方面對績效評估工作進行基本流程設計。
關鍵詞:平衡記分卡;流域生態補償;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績效評估流程
一、引言
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建立已經有數十年。生態補償最初主要用以抑制負環境外部性,依據污染者付費原則向行為主體征收稅費,逐漸由懲治負外部性行為轉向激勵正外部性行為。在國外,很多流域尺度的補償計劃已經實施,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毛顯強等認為,生態補償是指通過對損害(或保護)資源環境的行為進行收費(或補償),提高該行為的成本(或收益),從而激勵損害(或保護)行為的主體減少(或增加)因其行為帶來的外部不經濟性(或外部經濟性),達到保護資源的目的。
二、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
1.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有:為水源地保護區的受補償地區群眾提供技術咨詢指導;從政策層面支持保護區的受補償地區或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促進保護區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的更新。
2.資金管理維度
流域生態補償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作為支持,如果政府不能夠承擔起整合補償資金的責任,則會對作為權益主體的一方獲取合理補償造成威脅。評估指標一般包括:補償資金來源渠道建設、資金補償的科學合理設置、補償收益的分配等。
3.人員隊伍維度
政府工作人員是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其服務意識、道德修養、專業素質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4.工作機制維度
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的健康、有序、穩定開展必須依賴于完善的內部工作機制加以保障。工作機制維度績效評估指標主要包括:工作流程、補償機制、利益分配機制、風險管理。
5.公眾利益維度
圍繞公眾利益維度的評估指標包括:補償方/受償方參與意愿、信息公開、利益訴求渠道、補償方/受償方滿意度等。
(三)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形成
經過上述對流域生態補償工作平衡記分卡的要素分析,構建了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三、績效評估流程設計
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績效評估流程主要分為前期準備階段、評估實施階段和結果運用階段。第一環節,建立專門的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績效評估組織管理機構。制定并修改評估方案與計劃、組織并指導績效評估工作過程、對績效評估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聽取相關利益主體的意見和建議等。第二環節。確立多元化的評估主體。相互協調配合,確保績效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第三環節,對評估主體進行培訓指導,使其充分理解績效評估指標的含義和評價標準。
(一)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績效評估工作評估實施階段
第一環節,參照評估指標體系全面搜集績效信息,確保搜集信息的全面性、真實性、有效性,以確保最終獲取的績效評估信息得到最終核實。第二環節,整理、加工、處理信息并作出評估結論。并結合考核報告表進行文字性的總結,最終形成一份完整的績效評估報告。第三環節,受理被評估對象的評估申訴。如有必要,則對評估報告結果進行修正,確保績效評估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流域生態補償工作績效評估工作結果運用階段
第一環節,公示評估結果,設立投訴、反饋機制。接受社會各方對績效評估結果的監督和質疑。第二環節,將評估結果運用于工作部門和人員的獎懲中去。對于不合格的則采取一定的懲戒措施。但也要注意避免“一票否決”等極端現象的發生。第三環節,為新一輪績效評估目標及績效評估標準確定而提供依據。根據績效評估結果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天祥.社會建設與政府績效評估研究[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445-446.
[2]我國流域生態補償標準實踐:模式與評價[J].程濱,田仁生,董戰峰.生態經濟.2012(04)
[3]跨流域調水生態補償機制探討[J].李浩,黃薇,劉陶,彭智敏.自然資源學報.2011(09)
[4]水源保護中生態補償方式研究[J].徐永田.中國水利.2011(08)
[5]流域生態服務補償定量標準研究[J].鄭海霞,張陸彪.環境保護.2006(01)
[6]流域生態補償及其模式初探[J].周映華.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7(06)
[7]走向實踐的生態補償[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萬本太,2008
[8]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From local to global[J] .Joshua Farley,Robert Costanza.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11)
[9]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as commodity fetishism[J] .Nicolás Kosoy,Esteve Corbera.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6)
作者簡介:
徐欣(1996-),女,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為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為水利行政管理。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