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購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頒布之后,各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相繼出爐。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將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高中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課程,語文核心素養是高中生將來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必備的素養,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語文四大核心素養,將“立德樹人”落實在課程教學的每一個過程中,能夠提升高中生的品行和修養,促進高中生語文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將高中生培養成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生學習能力的人。
高中語文四大核心素養解讀
語言構建與運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文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高中生學好語文能實現正確地、有效地運用母語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語言構建與運用”是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最基礎、最重要的素養。語言的構建是培養高中生運用已有的語言技能與技巧,將自己的想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字、詞、句乃至篇章表述,并在自己長期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風格。構建是基礎,運用是實踐,在語言的實踐中,語文運用才得以實施,語言的構建才有意義,高中生在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需不斷地進行語言構建方面的練習,并能在社會中實踐運用,長此以往,才能成為一名擁有較高語言素養的人。
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思維發展與品質的提升是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是重中之重。高中語文課程通過對基礎語言文字的運用,并在運用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表達思維,能夠在大量的閱讀與鑒賞中,用自己的思維拓展知識面、豐富知識庫,從而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對文字具有想象力,對文字塑造的形象具有感受性,對文字所表述的生活具有體驗性,并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構造新的形象與對象,用情真意切的文字來塑造自己的想要表達的形象,與人分享,共同交流,在文字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將自己的思維用文字進行表述,實現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性。
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高中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能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文化認同,是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之一。
高中語文課程本身就是傳承語言文化與精神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傳承文化的過程,從而培養高中生熱愛祖國文化,吸收民族精華,樹立傳承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責任感,增強文化自信。
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高中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感受、收獲的體驗、獲得的對他物的評價,表現的能力,從中能感受美、發現美,并能創造美的能力與品質。語言文字優美,富有寓意,是一種美的文化。從體會表面的文字美,到感受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美、思想美,乃至高中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審美情操,都是高中生在語文課程中核心素養培養的結果,也是高中生語言應用的綜合能力體現,更是高中生創造美的根基。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
巧借閱讀與寫作促進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語言構建與運用核心素養的提升重點來源于高中生日常的語言技能的習得與應用,在大量的語言文字閱讀中以及寫作的訓練中提升高中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核心素養是切實可行的。
閱讀不僅僅是一種拓展學生知識面、豐富學生知識庫的方式,還是一種提升高中生語文素養最快捷簡便的方式。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自己的眼界,不僅能夠形成自己構建文學形象的方式,還能從中了解人間生活百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書是學生看世界的一扇窗,也是學生形成思想、產生情感的重要途徑。從書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語言的構建,還能接觸不同風格的語言,學會如何將語言進行構建,從而實現更有意義的交流與溝通。
寫作是學生將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語言構建方式、習慣進行語言文字構建的過程,是自己思想的一種文字體現。寫作亦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寫作訓練。日常教學中,日記、作文等形式均可以被用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綜合閱讀與寫作,能夠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取語言文字構建的方式,在寫作中提升自己構建語言的能力,提升學生語言應用的素養,其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與重點,是學生快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捷徑。
妙用名著與經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
語文教學中,名著與經典是歷史文化長河中的藝術瑰寶,是具有持久性價值的文化傳統,是文學藝術中的精華所在。讓高中生與經典對話,能吸取經典中的精華,能修身養性,能感受各位名家的寫作智慧,最重要的是能從經典中完美感受作者塑造的每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能體會到作者細膩的情感曲折變化,能體會那種托物言志的情懷……名著經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在課內課外的閱讀學習中,教師要大力提倡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告訴他們讀好書的意義,讓其積極主動地去接觸經典,去感受經典,從中提升語文素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言構建能力與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激發起閱讀聯想,在閱讀的天空中翱翔,傳承經典,傳承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譬如,《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吶喊》《女神》《子夜》《家》《巴黎圣母院》等各種經典名著都可以拿來閱讀賞析。在《論語》中修身養性,求學悟道;在《三國演義》中接觸個性分明、人物突出的經典形象,如忠義的關羽,多智的諸葛孔明,“寧可我負天下,勿叫天下負我”的一代梟雄曹操;在《紅樓夢》中見識封建社會中人物形象的鮮明對比,感受人世間的美與丑、善與惡,時而憂傷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感慨,引起讀者深思;在《吶喊》中感受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描寫,去了解舊社會這間“鐵屋子”,看到“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的舊中國……每一本經典名著都是當時社會問題的真實寫照,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也是當時眾多人物的典型,不管是人物、情景事件,還是那份沉甸甸的情感,都是高中生精神食糧充實的有力保障。
憑借實踐與活動助推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語言,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在生活中實踐是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提升語文素養,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技能的嫻熟,實踐活動必不可少,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方寸之地,應該將學校、社會、自然都作為學生學習語言的場所,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應用經驗,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言構建能力、運用能力和溝通能力,促進自身的語文素養不斷提升。
語文實踐活動很多,如演講比賽、社區活動、班級集體春游、敬老院節目表演、二手市場義賣捐助活動等,眾多活動參與都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鍛煉,口才與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對于社會人物的認識、對于活動策劃的計劃設想、對于節目的表演規劃等都牽涉到學生語言綜合素養的體現,教師在活動中僅僅起到建議、輔助、督促、幫助的作用,放手大膽地讓學生經受活動的鍛煉,才能讓高中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自身充足的發展。
結語
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地前行,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提升,教師要做好輔助、協助作用,并能利用一切教學資源,營造濃烈的語文學習環境,助力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