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彥
我國文化歷史積淀豐厚,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這都是古人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文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它代表著歷史以及古人們智慧的結晶。優秀的傳統文化歷經歲月長河的磨煉與考驗,能夠流傳至今也足以證明其具備獨特魅力。在中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過程中,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積極地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入到課堂中來。為此,近年來,我校以誦讀國學經典為切入口來提升學生的整體思想水平,經過多次實踐與總結,得出這是一條切實可行并具有實際意義的教學途徑。
當下中學生的思想水平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由于社會競爭激烈,使得當下的整體社會風氣十分急功近利。例如,現今中學生中出現了思想信念不堅定、拜金、虛榮等等錯誤的價值觀。就好比人們聚到一起談論的往往是金錢、房子、車子乃至子女的成績好壞,競相攀比,而談論讀書的卻是寥寥無幾。導致大多數人都存在個人心理問題,比如心態不正、人生方向不明、價值觀錯位等等。就我所帶的班級來看,學生除課本外,均不喜歡讀課外書,寧愿讀網絡小說與電子書也不愿朗誦經典。又因為當下的同學們的生活環境相對舒適與安逸,使得現在的學生活得比較嬌氣,缺乏艱苦奮斗與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大多數人的心態觀念變得浮躁,使得學生們的心態無法安靜下來。
綜上所述,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將傳統文化融入其教學過程中無疑是具有深刻意義的。
針對這種現狀,在當下加強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緩,為了改變目前這種態勢,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走進課堂,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只有通過教師與同學們甚至整個社會的不斷努力,才能讓當今社會呈現出良好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狀態。
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才培養
傳統文化可謂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出來的優秀文化,是對當今社會起到一定指導與借鑒作用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值得人們的推崇與學習的,尤其是在當下中學生教育與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更應該向學生灌輸與教導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對于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而言,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國家和民族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與堅實支柱。中國傳統文化是具有經典意義和指導作用的,對培養人才和提高人們的思想、審美、文化和道德素質大有裨益。我國擁有多不勝數、代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文化,就好比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對人們的成長成才就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當今社會競爭十分激烈,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必然發生淘汰的時代,如果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發展,就可能遭到淘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慧、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培育以及精神品質培育等思想,都十分有利于新時期人們的思想素質的提高,應當認真地加以弘揚。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斷堅持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將學校教育作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渠道,將課堂教學作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故事,通過學生們的仔細聆聽、認真記錄,能夠使其在厚重的歷史與趣味的故事中,增長文化知識,收獲快樂。通過這樣的舉措,不僅增加了學校的人文涵養和文化底蘊,還讓學生了解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傳統文化道德教育
在當今中學生教育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是更加全面完善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更加有利于把學生培養成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寫進了“十九大”報告,也寫進了高中新課程標準,并融入了中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助其樹立正確的文化觀,且更進一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另外,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利于中華文明的傳承,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
除此之外,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要通過教師積極主動地引導傳授,還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鼓勵學生自發性地去理解與學習傳統文化,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地去理解,去思考,去演繹。總之,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努力挖掘與傳承,這樣才能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結語
雖然,當今社會發展迅猛,互聯網時代也如火如荼。但是,優秀的傳統文化非但不能丟棄,還要去大力弘揚與發展。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去培養學生。
綜上所訴,傳統文化對中學生思想教育起到的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在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大力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從而使其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