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明
高職語文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在培育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是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加強高職語文教育中對于人文精神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界中的重要問題之一。語文作為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高職語文教學中,不應當將語文教育功利化,更應該注重學生的人格和價值觀的培養,重視人文精神的教育,將人文精神發揚光大。
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重功利輕人文
部分高職院校為了能夠完成教學的要求,將教學的重點完全側重于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水平的提高,導致縮短和減少了高職語文教學的課時、資金的投入,進一步導致對于學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培養少之又少。但是,人文素養是學生綜合能力包括專業技能的一個基礎,對于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養,即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再強,也會對其人生價值的發揮產生巨大的阻礙作用。人文精神的本質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學生明白作為人應當具有的良好品性,同時也是對于尊嚴的一種維護和追求,因此學校的這種教育方式需要改變。
互聯網所帶來的沖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突飛猛進,網絡的普及讓每個人獲得信息都更加便捷和快速,學生作為接受新興事物的主流群體,互聯網自然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推廣和普及,各種視頻、音頻和圖片都極大地增加了文章的可閱讀性,但是好的東西必然有壞的一面。
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垃圾信息和精神毒品,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無疑充滿了誘惑,加上學校對于人文精神培養的缺失,互聯網的虛擬性導致學生喜歡到網上去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錯誤思想,如暴力崇拜等等。加之網絡文化的“快閱讀”“淺閱讀”,使學生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并不能對之進行深度思考,導致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養缺乏的問題。
高職語文人文精神培養的實踐策略
學校要重視高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
如果想改變目前高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的現狀,首先就需要從高職院校的主體教育思想開始改變,加大高職語文教學課時的比重和資金的投入,同時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改變教師的觀念
高職語文教學不能把講完課、完成教學指標作為授課目的。語文作為一門從上學就開始陪伴我們的學科,足以顯現其重要性。教師應該改變固有的觀念,將自己從整個教育體系的主導地位中抽離出來,將學生轉變為主體,改變以往只注重書本知識的錯誤教育思想,既要讓學生學到語文的知識技能,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而后者比前者要重要得多。人文精神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時也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以自身言行來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改變授課模式
以往高職語文課都是教師在講,學生沒有思考的過程,學校應當對這個授課模式進行改變。例如在《傳記文學作品選讀》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講完這個課程之后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傳記類作品,并且說出為什么喜歡這個作品,同時讓學生在課后尋找自己喜歡的傳記類作品,讓學生在下一節課分享給大家。這樣可以在提高學生課后閱讀量的同時,間接加強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改變學校的教育觀念
學校作為一個教育的引路者,應當告訴每一個學生,未來不是僅僅靠專業知識就能變得美好,忽略了自己精神和內心的建設和健全,也會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因此,高職院校可以經常舉辦一些人文精神建設活動,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強化網絡文明素質的培養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能否發揮它最大的作用,主要還是需要高職院校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互聯網,避免去瀏覽一些負能量的信息。例如,教導學生即使通過網絡交友,也要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有敲詐的心思和行為;同時也要學會在網絡中保護好自己,不能輕易地相信別人,更不要和網友進行所謂的線下見面;教導學生學會在網絡中進行文明的發言,不要讓網絡暴力充斥內心。
通過強化學生網絡文明素質的培養,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對網絡的使用能力,并且將有益的網絡信息最大化地為學生使用。
加強高職語文教材內容
語文教材內容是高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載體,要想實現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必須要加強語文教材內容的改革,為人文精神的培養奠定牢固的基礎。
要對語文教材上的文章內容進行加強
在選擇文章的時候,應當重點突出人文精神,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借助語文教學讓學生獲得初級的審美體驗,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良心、血性、憐憫和同情。一般來說,文章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知識型,還有一種則是情感型。知識型的文章教會學生表達,而情感型文章包含的高尚情操以及審美感情會對學生的一生造成影響。高職語文教師要重視這一方面并適當加強,尤其要重視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量,從而超越課堂上的知識。
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筆者通過對以前高職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進行研究后發現,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數都是一些理性較強、歌頌性的、單調的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可以培養學生掌握文字的能力,但是在學生情操培養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很容易使之單一化,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反感、抵觸的情緒。課文應當是多元化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學生只有產生興趣才會深入學習、主動學習,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審美素養和綜合素質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利用活動課和選修課,開發出具有人文色彩的課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利用選修課的拓展性以及自身的特長,基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上,加強對學生人文知識的訓練,比如文化常識、人物評傳、文學鑒賞、誦讀、作文、書法等,這些課程或側重于審美情趣引導,或側重于健康人格培養,或側重于情感熏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借助活動課的實踐性,根據實際情況和人文精神培養需求,組織文學社團、辯論會、演講會、誦讀會、讀書會等,通過考察、訪問、參觀、討論、讀書、講座等方式積極展開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世界各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從而創造出人文氛圍,增強人文教育的時代特色和中國特色。
提升語文教師的人文精神
在高職諸多學科中,語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一門學科。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現如今,很多語文教師最缺少的能力和素質就是人文精神,表現在教學中使用統一的標準,將學生的個體差異抹平,使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個性發揮受到限制。這些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實施也會造成阻礙。語文教師要不斷充電,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精華,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引導,教給學生審美體驗,同時還要以身作則,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將自身的審美因素充分體現出來,教會學生發現美,以此提升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結語
高職學生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是一個長遠的過程,不在一朝一夕。高職院校要牢記自己育人的使命,注重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使他們具有遠大的理想,同時具有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出一份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