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波 葉珊虹 吳建新 陳衛
本文根據現代大學建設要求,通過對淮海工學院校園環境建設與海洋學科教學科研融合的現狀分析,并結合創建工作實際,就如何打造海洋特色鮮明和頗具開放性、包容性、交流性的校園文化環境來促進其辦學品質提升進行探討并提出對策。
打造海洋特色校園環境來助推辦學品質提升的重要性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的根本要求
連云港南連長三角,北接渤海灣,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2015年12月,國家海洋局和江蘇省政府共同簽署的《關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共同推進江蘇海洋強省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中提出了“支持淮海工學院建設江蘇海洋大學,加強涉海學科建設”,將有助于完善區域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增強海洋工程技術研發能力,進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2016年3月,江蘇省政府對外發布《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海洋高新技術發展,依托淮海工學院建設江蘇海洋大學,大幅提升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梢?,創建江蘇海洋大學,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海洋人才,對江蘇省轉方式、調結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凸顯工科院校特色辦學品質的內在要求
辦學特色是高等學校綜合實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反映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因此,地方工科院校要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能力,在國內高等教育系統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保持持續發展,必須以其鮮明的個性和特色來取勝。
助力該校創建“江蘇海洋大學”的現實需要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方針,因而淮海工學院也更加堅定了創建江蘇海洋大學的目標。在反復征求意見和研討的基礎上,該校在辦學方向和發展目標上定位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建設一所海洋特色鮮明、區域優勢顯著的應用型綜合性大學——江蘇海洋大學”。在學科與專業結構上,定位于“綜合框架、工科主體、海洋特色、文理兼容、協調發展”,這不僅能促進高校自身發展和辦學品質的提升,而且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
該校校園環境建設與海洋學科教學科研融合的現狀分析
近幾年,該校在專業建設中緊緊圍繞地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不斷加大調整和發展力度,在海洋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擁有海洋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水產養殖學等3個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江蘇省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個江蘇省重點立項建設專業(類)。但是結合該校校園環境建設與海洋學科教學科研融合的現狀,其在平臺的團隊構建、運行機制、學科帶頭人配備等方面都還欠完善,高層次科研產出不足,同時存在校園整體布局缺乏中長期規劃,校園景觀文化無特色,與周邊建筑物無明顯區別,校園環境建設與海洋學科教學、科研融合未能有機結合的情況,整個校園環境缺乏濃郁的、富有鮮明特色的“海味”的氣息。
打造海洋特色校園環境來促進辦學品質提升的策略與途徑
實施特色鮮明的“海味”校園海洋文化
首先,將特色鮮明的校園海洋文化內化于心。以構建該?!八{色、創新、和諧、開放”的戰略發展理念和“理性、自由、包容、和諧”的海洋特色校園文化體系為重點來培育大學文化核心理念。
其次,將特色鮮明的校園海洋文化外化于行。一是要宣傳和倡導“藍色、創新、和諧、開放”的發展理念,全方位進行形象塑造,充分展示海洋大學文化核心理念;二是要普及特色鮮明的海洋大學校園文化基本知識,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校園海洋文化理念的教育和領悟。
最后,將特色鮮明的校園海洋文化固化于制。一是實施文化引領戰略,可借鑒中國海洋大學等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圍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等方面整體推進大學文化建設;二是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構建海洋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與教學科研有機融合的載體
首先,優化設置,打造海洋特色鮮明的學科群。以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海洋科學與技術”為依托,立足江蘇沿海,進一步優化學校具有優勢的涉海學科力量,大力推進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資源與環境、海洋工程與裝備、海洋經濟與文化等特色學科群建設。
其次,搭建平臺,提供藍色人才成長的舞臺。一方面在重點打造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資源與環境、海洋工程與裝備、海洋經濟與文化等四大涉海學科平臺的同時,要著力強化海洋科技資源支撐,與省內海洋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加強整合,發揮集聚效應;另一方面,依托涉海學科平臺,重點推進海洋科技發展和海洋人才培養,提升海洋專業人才培養能力。
最后,傳遞海洋文化知識,發揮海洋文化引領的作用。充分利用該校海洋經濟與文化展示平臺,圍繞海洋經濟、管理、文化、法律、藝術等展覽內容大力彰顯海洋文化之魅力,傳遞海洋文化知識;通過打造海洋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品牌,助力學校和諧發展。
打造具有鮮明海洋特色的“海味”校園育人景觀
首先,建設“水為韻”的海洋文化中心景觀。即結合該校創建江蘇海洋大學的實際,充分圍繞校區南北走向且平行、互通的兩條河道及北邊人工湖等水元素,全新進行水面景觀設計,將藍色海洋的文章做足,打造融合藍色海洋文化為一體的怡人水系景觀和特色。
其次,營造“色為魂”的校園建筑色彩美化格局。借鑒兄弟院校的校園環境建設成功的經驗,確定校園建筑主色調(建議為藍色),并針對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行政區等不同功能,用海洋生物、輪船模型及功能,運用現代新媒體技術對相關建筑進行渲染和美化,充分彰顯海洋特色。
最后,打造“綠為神”的校園海味綠化體系。在校園綠化景觀改造中要有超前意識,在適當的時候引進適應本地條件且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樹種,形成“常綠樹種作基調、落葉樹木見四季、花卉灌木富生機、古樹名木襯歷史”的綠化格局。
結語
總之,該校應積極主動抓住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全力貫徹落實省委和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地處濱海城市的區位優勢,加快改革發展步伐,全力打造海洋品牌,切實提高辦學質量,努力提升辦學層次,為早日建成江蘇海洋大學、辦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