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春
多媒體作為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下的產物,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是大勢所趨。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是增加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手段,對營造輕松愉悅的語文教學氛圍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從而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巧用多媒體,學習有樂趣
在課前充分備課
新課改下,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必須轉變,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在課前充分備課,對教學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巧用多媒體,讓小學語文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至圣先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一個愉悅生動的語文課堂,極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要想讓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感興趣,教師就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巧用多媒體,上課時才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
在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讓學生精通
學生獲取知識,課堂是主要的陣地,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如果教師在授課時,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學生自然會缺乏興趣,長期下來,語文教學自然不會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飽含著熱情和積極性去主動學習,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自然會大大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片、影像等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讓學生產生探究的好奇心,對所學的知識和內容充分理解和掌握,從而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這樣一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自然會大有提升,而且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都大有裨益。
功在課后,讓學生“樂通”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構建靈活開放的語文教材體系,既要注重課堂教學,也不能忽視課外學習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之余,也不能放松對學生課外學習的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博物館、劇場、書畫展等地方,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中的語文,開闊學生的視野,并在集體參觀回來后讓學生寫下心得體會,然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出優秀的報告,并為學生播放參觀對象的知識背景、生平經歷等,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這些課外知識,并與課內知識相結合。或者,在學習過古詩《憫農》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開一次杜絕浪費的主題班會,為學生播放一些影視片段,讓學生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節約糧食迫在眉睫的現狀。教師通過這種學生喜愛的方式來傳授知識,能讓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培養并提高。
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手段
形成課堂新模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和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形成了一種天然的對立,而且,傳統教學模式過分地依賴教材,學生學習的往往不是語文而是語文教材。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和引入意味著這種嚴重滯后于時代發展的教學方式被打破,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打破了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將豐富的課外資源引入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對書本知識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將課內和課外的資源有效整合,彌補了課本知識單一的缺陷。而且,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文字、圖片和影像對學生各個感官的刺激,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的引導下茁壯成長。
拓展教學新領域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師的教學就是對教材知識的傳達,語文教學沒有與其他的科目相結合,更不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語文教學仿佛空中樓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極大地改變了這一現狀,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輕松地將教學領域擴展到其他新的領域,也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手段下可以將所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理解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說,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拓展教學新領域。
培育學生新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都快速發育的階段,也是智力和思維提高的關鍵時期,學生這一時期的思維逐漸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眼界的開闊和思維的活躍具有積極的意義,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推行下,素質教育逐漸在我國開始實行。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這種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中,適當進行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但是多媒體的使用同時也考驗著教師利用多媒體的能力,因此教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力圖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