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靜
摘 要:現階段偵查中心主義向審判中心主義的轉型,法庭審理尤其是法庭辯論階段被提升到重要地位,因此獨立證明法的運用在法庭辯論中應予高度的重視。獨立證明法有自己獨特的邏輯結構,可以從不同方面揭露案件事實,這是其他的證明方法做不到的。因此,對于獨立證明法的運用不僅要在書面分析案情上予以關注,更要在法庭論辯這種臨場的分析中加以運用,這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獨立證明法;法庭辯論;直接證明法;審判中心主義
一、忽視獨立證明法在法庭論辯中作用的反思
獨立證明法(間接反駁)就是建立一個與被反駁論題具有矛盾關系或反對關系的反論題,通過證明反論題的真實,并根據矛盾律的要求(兩個否定命題不可能同時為真),從而確定被反駁的論題的虛假性。[1]
在法庭論辯中,為了查明案件事實,維護控辯雙方的利益,使對方信服己方的觀點,我們會運用到各種各樣的論證方法,其中包括證明和反駁兩種方法,直接證明和間接證明在法庭論辯中的作用在這里就不作過多的闡述。
直接證明方法很容易理解以及運用,而獨立證明法在理解上比直接證明法更加難一點。但是由于案件存在復雜性,所以僅僅運用直接證明方法去發現案件事實是不夠的,還需要運用獨立證明法在法庭辯論中發揮其應有的論證作用。[2]
二、獨立證明法的證明過程
第一步,設立反命題。該反命題應與要證明命題之間具有矛盾或反對關系
例如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有罪的這個命題與并非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有罪的這個命題之間就存在矛盾關系,這個反命題是設立成功的反命題。
第二步,獨立證明反命題的真實性。為了得出我們所想要證明的命題的真假,我們要獨立的證明所設命題的真假。
以上面的例子為例,我們需要證明是不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有罪的,這個時候發現有些之前被認為是犯罪嫌疑人的人經過刑事審判最后被做出無罪判決,所以得出并非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是有罪的這個命題是真命題。
第三步,根據矛盾律,由反命題的真從而確定被反駁命題為假。
從上面的例子看來,通過證明,并非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有罪的這是個真命題,因此就可以得出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有罪的這個命題是假命題。
三、獨立證明法在刑事案件法庭辯論中的應用
不管是從保護被害人還是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益角度出發,在法庭辯論中各種各樣的邏輯論證方法將會被用到,而獨立證明法在法庭論辯中也被廣泛運用。下面舉一個案例分析獨立證明法在法庭辯論中的應用。這就是復旦大學學生投毒案。
此案件在法庭辯論環節,控辯雙方的論辯理由如下:
控方:犯罪嫌疑人林森浩由于和黃洋意見不合,采取投毒極端的做法將黃洋殺死,現有毒藥和作案工具作為支持,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條件并產生了死亡的后果,因此林森浩構成故意殺人罪。
其推理的過程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林森浩實施了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因此林森浩構成故意殺人罪,這是演繹推理,也是刑事案件中最常用的推理方式。這是這個案件故意殺人罪的認定,在具體的事實認定上,控辯雙方均運用到了獨立證明法。
(1)關于導致黃洋死亡的是否僅因為二甲基亞硝胺原液這個唯一原因這個爭論。
辯方:辯方律師提出直接導致黃洋死亡的不是二甲基亞硝胺原液,因為這個藥物已經過期,并且這個藥物已經揮發,這樣的二甲基亞硝胺原液不足以導致黃洋死亡。因此二甲基亞硝胺原液不是導致黃洋死亡的唯一原因。
控方:針對律師的辯護意見,控方作出如下的意見,黃洋的死亡是由于二甲基亞硝胺原液藥物的攝入而導致的。經過醫院的鑒定,黃洋體內有大量的二甲基亞硝胺原液,其身體功能也是由于此藥物而受損的,由于身體功能的受損導致了黃洋的死亡,因此二甲基亞硝胺原液的攝入是黃洋死亡的直接原因。在這里控方就運用了獨立證明方法分析如下:
被反駁命題p:二甲基亞硝胺原液的攝入不是黃洋死亡的直接原因。
設非p:二甲基亞硝胺原液的攝入是黃洋死亡的直接原因(與p相矛盾或者相反對判斷)。
證明:經過推理論證,黃洋的死亡原因僅僅是因為二甲基亞硝胺原液的攝入,不存在別的可能性,即非p真。
所以p為假:二甲基亞硝胺原液的攝入不是黃洋死亡的直接原因為假(根據矛盾律)。
(2)針對辯護律師提出林森浩是有故意殺人的動機還是有故意傷害的動機這個爭論。
控方:控方提出林森浩有故意殺人的動機,在這個案件中林森浩曾經用小白鼠做實驗,求證二甲基亞硝胺原液是否能夠導致死亡,也是在求證這個藥物能夠導致死亡的情況之下而使用藥物的,如果沒有直接殺人的故意,林森浩可以選擇其他導致人受傷的藥物,而不選擇使用甲基亞硝胺原液,因此他是有故意殺人的故意的。
辯方:針對林森浩是故意殺人的動機還是故意傷害的動機這個爭論點,辯方提出來林森浩只是故意傷害的動機,在這個案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林森浩在飲水機投毒之后出去散步,后來又在飲水機里面加上了水,對于加水這個動作,律師認為,林森浩想要稀釋毒藥,只是想要傷害被害人,沒有想要導致被害人死亡。林森浩沒有故意殺人的動機,經證據證明,他回來將毒藥稀釋,這樣就只會導致黃洋受到傷害,而不足致死。所以控方所說的林森浩有故意殺人的動機不成立。
分析如下:
被反駁命題p:林森浩具有故意殺人的動機。
設非p:林森浩不具有故意殺人的動機僅具有故意傷害的動機(與p相矛盾或者相反對判斷)。
證明:經過推理論證,林森浩有故意傷害的動機,沒有故意殺人的動機即非p真。
所以p為假:林森浩有故意殺人的動機為假(根據矛盾律)。
四、獨立證明法在審判中心主義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整個庭審過程,控辯雙方對于事實的認定必定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推理方法。獨立證明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推理形式,其作用是其他證明方法不能代替的,尤其在反駁控方觀點來維護犯罪嫌疑人的權益上,很容易將辯方的理由以及搜集到的證據用到自己的辯論意見上,這樣做會比較有針對性。作為辯方在審判過程中本身就處于劣勢的地位,因此保護犯罪嫌疑人權益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也會進一步推進審判中心主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王莘等:《邏輯》[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45頁。
[2]徐彬:《探討獨立證明法和歸謬反駁法在法庭辯論中的應用》,載《新聞與傳播》2013年10期
(作者單位:上海市華東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