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寒
摘 要:為高效便民,政府對社會做出“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承諾”;為綠色發展,企業環境違法黑名單制度只給予一次信用修復的機會;為保障人權與共享發展,個人限購一套住房。三個一次政策中,政府、企業、個人三者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實現法治中國夢的改革道路上,攜手共進,最終均落實在實現和諧幸福的法治中國。
關鍵詞:政府;環境違法;限購;法治中國
步入法治社會中國建設的新時代,政府-企業-個人三者在法治中國夢中奮力拼搏。從政府的最多跑一次,企業的環境違法一次信用修復以及單身居民只擁有一套住房的三個“一次”政策,可觀察到三者在法治中國夢想版圖中的現狀。這些舉措都是有限度的享受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實現法治中國的題中之意。
著眼于政府,我們能看到政府對群眾與企業做出的承諾——“最多跑一次”,這是政府對社會做出的辦事“一次辦結”,杜絕多頭執法的承諾。
“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部門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可較好地把居民、企業等社會主體的需求,轉化為政府職能轉化的外在壓力。至2017年2月,浙江各級政府已公布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項 40961 項,山東省安丘市已辦結各類事項 8972 件,其中6998 件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將行政審批事項書面化、規范化,使以往申請一件事需要向多個部門報告的情況不復存在。與企業、個人生產生活關系最密切的項目可直接在互聯網上下載規范的申請表,向法律規定的一個部門申請即可。這是政府對自身權利的限制,同時體現了政府對實現法治中國的決心。通過減權,達到更高的法治。通過法律,規避部門的推諉。
針對企業,為實現法治中國亦有對應措施。近日,浙江省環保廳公布2018年第一批環境違法“黑名單”,19家企事業單位不僅將面臨處罰整改,還將被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在行政審批、融資授信、資質評定、政府采購等多方面受限制。
這些被列入環境違法“黑名單”的企業,僅有一次“信用修復”的機會。
對環保失信企業實施懲戒的目的,是督促其依法履行環保責任、更是履行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一方面,向違法企業施壓,督促其立即采取行動,改善生產條件,倒逼其進行相應整改;另一方面,也是對市民環境權和知情權的一種保障。
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潮,涌現的企業承擔著自己應付的社會責任,保護環境的同時響應國家對環境權的重視,如此才能成為法治中國前進的推動力。
最后,對個人影響最大的政策—限購政策。為適應國情發展,杭州南京等地紛紛推出了更為嚴格的限購政策,如每個地區單身者只能擁有一套住房,切實有效地打擊了投機需求,使眾多城市的房價紛紛回落。截止2011 年11 月份。全國70 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9 個。
限購政策是在目前收人分配不公的背景下做出的一種應急處理措施,主旨是促進社會公正的發展,“住有所居”是關系億萬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問題,如果公民連最基本的住房問題都解決不了,就談不上其他權利的實現和人權發展。
單身者只能擁有一套住房,致力于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實現共享發展。通過限制某些人的經濟自由以保障弱勢群體享有基本住房的道德權利,更多地體現了公平、平等的價值觀,亦是法治中國夢想要實現的基石所在。
從三個主體的“一次”中,體現了政府,企業和個人各自在國家中的義務和責任,三者是實現法治中國的保護對象,同時也是實現法治中國的主體。
其實,政府-企業和個人是一個有機整體,當今社會法治中國夢不僅關注以上三者的獨立性,更關心三者鏈接成的整體,更關注他們共同生存的自然環境,國際環境。只有三者互相體諒,攜手共建,才會最終形成和諧的法治中國,幸福的法治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切實做好中國夢與法治中國的理論研究工作[J].王輝.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014(11)
[2]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訪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李林所長[J].蘇楠.上海黨史與黨建.2014(01)
[3]歷史的思考 現實的需要 未來的路徑——對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認識和理解[J].李永君.領導之友.2014(11)
[4]努力建設法治中國[J].洪柳.求知.2015(03)
[5]以法治為保障實現偉大中國夢[J]. 新長征.2014(12)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