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芹
摘要:哺乳仔豬是飼養階段難度最高的階段,此階段的哺乳仔豬抗病能力差、成活率低,需要進行精心和科學的管理。因此要掌握一些管理上的要點,包括做好防寒、防壓、飼喂、稱重、剪牙、打耳號、去勢以及疾病的預防等工作,以提高哺乳仔豬的成活率。
關鍵詞:哺乳仔豬;管理要點;防寒;防壓;飼喂;稱重;剪牙;去熱;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7-0032-01
1 做好防寒保濕和防壓的工作
初生仔豬的各項生理機能的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不強,對養殖環境冷應激的適應力較差,如果溫度較低,會引起初生仔豬發生感冒、腹瀉,甚至還會被凍死。仔豬的體溫調節能力一般從出生后的第9天開始逐漸的完善,一直到20日齡時才可接近完善。因此加強哺乳仔豬的保溫工作是提高哺乳仔豬活力和成活率的關鍵性措施。哺乳仔豬不同日齡的最適溫度不同,一般在1~7日齡時最適溫度需要保持在28~32℃,8~30日齡時為25~28℃,31~60日齡時為23~25℃,為了提供適宜的溫度,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使用紅外線燈泡,或者可以在仔豬的箱內鋪設保溫板,以提高溫度。隨著仔豬日齡的增加,降低溫度時要逐漸的降低,讓仔豬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切忌忽然的降溫。
仔豬在哺乳期被壓死、踩死的現象也較為普通,提高哺乳豬的成活率,做好防壓工作也非常的重要。可以使用母豬限位架,通過限制母豬大范圍的活動,以免仔豬被母豬壓死。保持養殖環境的良好環境,保持安靜,避免母豬產生煩躁的情緒而起臥不安,減少母豬踩壓仔豬的機會。保持豬舍溫度適應,避免出現仔豬擠在母豬體下取暖而被壓死的現象發生。
2 做好哺乳期的飼喂工作
仔豬在初生后消化機能發育的不健全,在出生的前7天以吃母乳為主。其中初乳對于提高仔豬的抵抗力,確保仔豬的身體健康,提高仔豬的成活率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初乳營養豐富,可為初生仔豬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最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質,可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而仔豬的免疫系統的發育還不完善,不具有免疫能力,只能通過吃初乳來獲得免疫力,另外,初乳中的乳酸含量較高,并且還含有較多具有輕瀉作用的鎂鹽,可以有效的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動,促進胎便的排出。因此需要經仔豬初生后盡快讓其吃上充足的初乳。隨后在7天內則需要讓仔豬吃上充足的常乳。仔豬有在固定的奶頭吃奶的習慣,為了不出現強奪弱食的現象,需要仔豬在出生2~3天內做好人工輔助固定乳頭的工作。原則是讓體質較強、個體較大的仔豬在靠后的乳區吃奶,體質較弱,體重較輕的仔豬在靠前的乳區吃奶。
對于母豬產后無奶或者少奶的母豬所產的仔豬,為了使其吃上充足的乳汁,需要進行寄養,或者進行人工乳喂養,寄養時所選擇的母豬要求母性好、泌乳量充足、產仔數少、沒有疾病,并且保姆豬的產期要與寄養仔豬的初生期接近,最好不要超過3~4天。在寄養時為了避免母豬拒絕哺乳仔豬,需要使用來蘇兒等噴灑仔豬以使其有相同的氣味。
及時補料。隨著仔豬的生長發育,乳汁中的營養成分已無法完全滿足仔豬的營養需求,此時需要及時的補料,一般在仔豬出后的7~10天就需要開始訓練仔豬吃料,一方面可為仔豬提供營養物質,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仔豬胃腸的發育。補料所用的飼料一般要求為顆粒料,要求飼料的適口性好,易于消化,一般到了20日齡時讓仔豬能夠完全的采食飼料。3做好稱重、打耳號、剪牙、去勢工作
做好仔豬的日常管理工作。仔豬的初生重是衡量母豬繁殖力的重要指標,并且也是仔豬健康水平的重要體重,對于仔豬日后的生長發育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豬場需要做好初生后的稱重丁作,包括仔豬的個體重、窩重等,還要做好記錄。為了便于日后的管理,避免出現血緣關系混亂等現象,需要在仔豬出生后進行編號,編號可以與稱重同時進行,方法也較多,生產上常用剪耳法或者打耳標法。為了避免仔豬在吃奶時咬傷母豬的乳頭,避免仔豬發生互咬的現象,還需要給哺乳仔豬進行剪牙的工作,所以在給仔豬打耳號的同時實施剪牙,剪牙要剪平整。對于商品豬場來說,一些不留為種用的仔豬在實施育肥前需要進行去勢處理,一般在20~25日齡進行。
4 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初生仔豬適應能力不強,抗病能力差,易患有多種疾病,尤其是在飼養管理不良、養殖環境較差的情況下,更易感染疾病而發生死亡。其中對初生仔豬危害較大的疾病主要有仔豬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等,為了防止仔豬患病,需要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工作,確保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仔豬的初生重,確保母豬產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提高母豬的產奶量。給仔豬提供適宜的養殖環境,保持豬舍的環境衛生,給仔豬提供適應的溫度、保持豬舍良好的相對濕度,做好豬舍的通風換氣工作。及時清理舍內的糞污,做到隨時清掃,還要定期對豬舍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另外,為了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除了要讓仔豬吃上充足的初乳外,還要根據本場的免疫程序給仔豬接種相關的疫苗,以提高仔豬的免疫力,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