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華
摘要:初生羔羊的各器官和各項生理機能的發育還不健康,易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而感染疾病、發生死亡。而羔羊作為肉羊養殖的基礎,其成活率和健康水平對于肉羊養殖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要做好羔羊的接產工作,并加強羔羊產后的護理工作。
關鍵詞:羔羊;分娩;接產;護理;初乳;斷臍;保暖;護理
中圖分類號:S82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7-0044-01
1 母羊接產的準備工作
了解母羊臨產前的癥狀對于及時做好接產工作非常的重要。根據母羊的預產期,做好母羊日常的觀察工作。母羊在臨近分娩時會表現出一系列明顯的癥狀,如乳房迅速膨大,乳頭變大變粗,陰戶腫大松弛,陰戶內的黏液由變得稀薄潤滑,開始頻繁的排尿。并且母羊開始精神不安,時起時臥,食欲減退,發出努責。出現以上的癥狀,則說明母羊即將分娩,此時要做好準備工作。
母羊分娩要最好準備專用的產房。產房要求溫暖、干燥、透風和采光良好。地面要鋪有墊草墊料,尤其是冬季要做好保暖的措施。提前準備好產房,清潔產房的衛生,并做好消毒工作。冬季要提前提高舍溫。最好在母羊分娩前1周將其轉入產房,讓母羊適應環境,有助于順利分娩。
做好工具和器械的準備工作。包括剪子、臉盆、毛帽、常用藥物、消毒藥品、飼草飼料、飲水、記錄本、稱等的準備,還要將這些工具和器械進行徹底的消毒。
2 羔羊的接產工作
母羊在產羔羊需要將母羊乳房以及后軀的羊毛修剪干凈。然后使用溫水將乳房、尾部、外陰、肛門等部位清洗干凈,用1%的來蘇兒進行消毒,再使用干凈的毛巾擦干。母羊最好讓其自行分娩,一般情況下初產母羊的分娩時間要比經產母羊長一些,需要耐心等待,對于產單羔的母羊,一般在羊膜破裂30 min左右即可產出,而對于雙羔母羊,則一般間隔20 min左右產出第二只羔羊。一般當母羊在產出一只羔羊后仍表現出分娩的癥狀,則為產雙羔的癥狀,此時要仔細觀察和檢查,以免羔羊誤吞羊水引起窒息。對于難產的母羊要及時的采取助產,助產時中可盲目操作,要視引發難產的原因來采取科學的助產方法。必要時還需要采取剖腹手術將羔羊取出,以免引起母羊和羔羊死亡,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羔羊在產出后要及時的將口腔、鼻腔內的黏液擦凈,以免引起羔羊窒息。如果產后羔羊發生假死的現象,即只有心跳而沒有呼吸,此時需要及時處理,搶救假死羔羊,以免造成羔羊真死亡。在搶救時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用手握住羔羊的前后肢,前后慢慢的活動,也可以提起后肢輕輕拍打,讓假死羔羊恢復正常的呼吸。一般情況下羔羊的臍帶會自行的脫落,也可以在離羔羊的腹部2~3 cm處剪斷,然后用5%的碘酊消毒,必要時需要給羔羊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使羊體產生免疫,防止破傷風桿菌通過臍部感染,而使羔羊患病。羔羊在出生后要讓母羊將羔羊身上的體液舔干,這樣可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母子的感情,如果母羊拒絕舔舐羔羊則要及時使用干凈的毛巾將羔羊擦干,以免羔羊受涼感冒。
3 羔羊產后的護理工作
初乳對于羔羊來說最為重要,因初乳中不但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最重要的是還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和鎂離子,而羔羊在出生后并不具備免疫能力,并且免疫系統還在發育當中,需要通過吃初乳來獲得被動免疫,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并且攝入鎂離子還可促進胎便的排出,可以提高羔羊的健康水平。羔羊在出生后1個月內基本以吃奶為生,而初乳的效用時間極短,因此在羔羊出生1h內就需要盡快的讓其吃上初乳。
加強哺乳母羊的飼養工作。哺乳母羊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母羊的產奶量,因此要給哺乳母羊提供優質的飼料,并提高采食量以促進其多產奶,同時合理的飼喂還有助于母羊體質的恢復,并為下一胎做好準備,
給羔羊提供適宜的環境。羔羊的體溫調節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對環境溫度的表現較為敏感,而春季氣候多變,冬季天氣較為寒冷,如果未做好保暖防寒工作,易受涼感冒。因此要做好產房的防寒工作,保持舍內溫暖潮濕。羊舍要合理的設計,要求背風向陽,舍內最好安裝取暖裝置,舍內的糞尿要及時清理,墊草墊料要勤換,以免舍內過于潮濕。
因羔羊在1月內以吃奶為主,而有的母羊在產后無奶或者少奶,有的母羊一胎多羔,奶水不足,有的母羊在分娩后死亡,這些因素都會使羔羊在產后吃不到奶,此時則要及時的給這些羔羊尋找保姆羊,或者對羔羊進行人工喂奶。在找保姆羊時要注意盡量讓兩只母羊的產期相近,保姆羊與羔羊放在同一間黑屋內,將羔羊與母羊的氣味進行處理后,這樣可以幫助母羊認羔,提高寄養的成功率。在實施人工哺奶時要注意定時定量定溫,一般10日齡的羔羊每日飼喂4~5次,飼喂量為500 mL,以后逐漸的增加喂奶量。奶溫保持在35—40℃,喂奶的工具要定期的消毒。
及時補飼。隨著羔羊的生長發育羔羊從母乳中獲得的營養不能滿足營養需求,因此需要及時補飼,可以在羔羊出后7日齡開始訓練其采食草料的能力,以飼喂優質新鮮的牧草為主,從20日齡開始訓練羔羊采食精料,以后則逐漸增加飼料的飼喂量,同時減少喂奶的次數,使羔羊能夠順利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