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摘要:根據羊草的生物學特性和飼料價值,我國北方有大面積的天然羊草草地和人工種植草地,羊草是優質的飼草飼料,是反芻動物的主要飼料來源,在我國畜牧業生產中,特別是養牛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羊草;生物學特性;價值
中圖分類號:S54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7-0055-01
羊草在我國栽培最早的是北方地區,主要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后來相繼傳人遼寧、河北、陜西、新疆等地區,栽培面積廣泛。天然羊草草地是我國重要的飼料基地,僅東北部松嫩平原,就擁有羊草草地面積五千萬畝,除了放牧地用于放牧外,還有大面積的采草地用于收割青干草。目前優質的羊草在我國的畜牧業發展中,特別是養牛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部分羊干草還出口到國外。
1 生物學特征
羊草為禾本科多年生牧草,是一種高產、適口性好的優質牧草,被稱作牲畜的“細糧”。羊草根系發達深入土壤,競爭力強,繁殖快。羊草是喜溫耐寒的北方型牧草,耐旱不耐澇,耐鹽堿,對土壤要求不嚴。
1.1 根和根莖的發育
羊草播種當年生長緩慢,第二年開始發育。到第三年在1 m2的土層內,可有0.5~1.Om粗的根莖數千條,重量可達2 kg以上,是同齡貓尾草、雞腳草的3~4倍。據內蒙古農牧學院測定,生活第四、五、六年的羊草根系,在0—30 cm的土層中,每畝有根的風干物可達900 kg以上,為地上部的2.4倍。又據東北師范大學觀察,播種當年出苗30天左右,當出現第5枚真葉時開始形成根莖,出苗50天左右根莖呈黃白色,每株平均有根莖4~10條,最多可達15條;每條根莖的平均長度為o.7m,最長可達2m;每株平均100個節間,縱橫交錯成網狀。一般隨著栽培年限的增加,根莖越來越多,根莖層也越來越厚。播種當年,即使每平方米有幾棵苗,幾年后也能長成密密的一片。但是,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根莖層緊密,通透不良,也會引起衰退。
1.2 生育時期和特征
羊草播種后10~15天出苗,從出苗至出苗終的5~6天為出苗期。出土后先長出第1枚如同針狀的細葉,經3~4天可達3~4 cm,1周后開始出現第2枚真葉。到出現第5枚真葉的30天左右為真葉期。從出苗到出現第5枚真葉的40天左右,生長緩慢,競爭力弱,易受草害。當根基部的節上出現新芽和小根莖時為分蘗期。當出現1~3個分蘗和3~4條根莖時,第一個節間開始伸長,隨之進入拔節期。從分蘗到拔節約需20~30天。以后迅速生長,根莖不斷增殖和延長,新的根株不斷出現。東北的中部和北部,羊草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返青,4月中旬展葉,4月下旬分蘗拔節,6月上旬抽穗,6月中、下旬開花,7月上、中旬達乳熟期,7月中、下旬達成熟期。從返青到種子成熟,約需100 ~110天。羊草生長發育各期的表現,因地區和氣候條件不同而異。某些年份,羊草5月下旬就開始抽穗,6月上旬達抽穗盛期,到7月中旬還有少數在抽穗。抽穗期長達20多天。始花期在6月中旬,盛花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仍有個別在開花,開花期長達50~60天。
1.3 開花結實習性
羊草花穗上的小穗向外開張,松弛,小穗膨脹,當外稃開張,50%以上的小花花藥伸出的時期為開花期。開花最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的相對溫度為50%~60%。低溫和陰雨天氣開花均受阻。一日以內下午3~5時開花最盛,上午開花的很少。花藥伸出下垂時,羽毛壯柱頭伸出,接受花粉。經2h左右花藥逐漸枯萎,由桔紅色變成桔黃,內外穎閉合,開花結束。羊草授粉后子房膨大,經15~20天達到乳熟期。此時小穗由綠轉紫,25~30天達到蠟熟期。此時小穗緊縮而飽滿,紅色消失,轉為黃綠色,再經30—35天完熟。完熟期穗頭干枯,小穗為黃色,經7~8天種子即行脫落。蠟熟末至完熟初期,種子已充分成熟而又不易脫落的時期為采種適期。
2 收獲、調制和飼用價值
2.1 放牧
羊草是優良牧草,可供放牧用。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羊草拔節至孕穗期的40天左右為放牧適期。此時正是羊草生長快,草質嫩,適口性好,家畜急需補青的時期。家畜早春在羊草草地放牧,吃的好,抓膘快,但必須合理放牧,以防引起退化減產。
2.2 刈割調制
羊草干草是家畜重要的飼草來源,必須適期刈割,精心調制。刈割過早產量低,品質好,而刈割過晚產量高,品質劣。更要考慮不同時期地上、地下部可溶性總糖量和蛋白質含量的變化。青刈可在拔節至孕穗期收割,直接喂馬、牛、羊。綠色干草是牛、馬、羊重要的冬春儲備飼料。
2.3 飼用價值
羊草葉量高,產量大,營養豐富,適口性強,家畜家禽都喜愛吃,其中蛋白質含量高,花期前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質的10%以上,物侯期更高,達到19%,礦物質、胡蘿卜素含量多,每千克干物質含胡蘿卜素50~80 mg。羊草刈割后調制成千草蛋白質不流失,且氣味芬芳、耐儲藏。過去,農牧民們稱“羊草有油性,用它喂牲畜,不喂料也上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