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欣
摘要:牛流行熱的主要特點是群體發生,發病率高,快速傳播,呈現明顯的季節性,通常在春秋的多雨季節發生,但具有較低的死亡率,往往呈良性經過,大多數在2~3天之后就可康復。病牛主要表現出高熱,四肢呈現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以及跛行,甚至可導致呼吸困難、癱瘓或死亡,具有較大的危害。
關鍵詞:牛;流行熱;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疫情處理;西藥治療;中藥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7-0097-01
1 流行病學
該病主要是黃牛和奶牛容易感染發病,而水牛較少發生。其中3~5歲的牛發病率最高,1~2歲牛以及6~8歲的牛發病率次之,犢牛以及大于9歲的牛基本不會發生。母牛特別是妊娠牛的發病率要比公牛高,泌乳多的母牛發病率也較高。小于6月齡的犢牛患病后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體況肥胖的牛患病后癥狀嚴重。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牛,一般通過吸血昆蟲叮咬進行傳播,因此該病的發生與吸血昆蟲的出現緊密相關,主要在蚊蠅大量滋生的7~lO月發生。另外,飼料營養水平過低,精粗飼料搭配不合理或空腹會促使體內存在較多的內毒素、乳酸,組織胺,或機體鈣、磷比例失調等,都會導致體質較差,從而容易感染該病。此外,黃牛尤其是高產母牛過度疲勞,導致全身各個臟器處于超負荷運轉的狀態,長時間就會造成機體抵抗力減弱;妊娠母牛由于機體負荷過大、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感染發病。
2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病牛表現出惡寒戰粟,持續震顫,很快體溫明顯升高,往往能夠超過40℃,呈現2~3天的稽留熱,之后體溫降低至正常水平。體溫升高階段,病牛伴有流淚,存在水樣眼眵,結膜、眼瞼發生水腫、充血。呼吸急促、困難,呼吸次數能夠超過80次/min,伴有呻吟。個別病牛由于發生肺氣腫和肺水腫,或繼發引起肺炎而導致死亡。
發病中期。病牛食欲廢絕,停止反芻。第一胃停止蠕動,缺乏水分或發生鼓脹,胃內容物變得干涸。排出干燥糞便,有時發生下痢。四肢關節發生浮腫,伴有疼痛,呆立不動,出現跛行,最終由于站起困難而伏臥在地。
發病末期。病牛體表溫度不均,尤其是耳翼、角根、肢端發涼。頜下發生皮下氣腫,伴有口炎,大量流誕,口角存在泡沫,且有鼻液流出。減少排尿,尿液渾濁。妊娠母牛患病后會出現流產或產出死胎;泌乳母牛患病后減少泌乳或完全停止。一些病牛會由于四肢關節明顯疼痛,長時間無法起立,最終只能被淘汰。
3 防控措施
疫情處理。如果牛場已經發生該病,必須立即將病牛全部轉移到隔離區內,注意其必須位于下風處。同時,對牛場廄舍、柱欄、墻壁、地面以及飼槽等使用2%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全面消毒,對飼養器具使用3%~5%的過氧乙酸進行嚴格消毒。另外,在發病牛場劃定封鎖帶,禁止牛隨意進出,且嚴格消毒進出牛場的車輛,盡可將控制人員進出。
西藥治療。該病通常采取對癥的支持性治療,用于緩解癥狀,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出現繼發感染,促使器官功能恢復。治療的重點是及早發現、盡快用藥。病牛可靜脈注射2000~3000 mL 5%~10%葡萄糖生理鹽水,內加4000萬~8000萬IU青霉素、100 mL利巴韋林,避免出現繼發感染。同時,配合使用解熱鎮痛藥,如肌肉注射20~50 mL復方氨基比林或20~40 mL板藍根,或內服6~12 g安乃近,每天2次。如果病牛癥狀嚴重,呼吸困難,臥地不起,心跳加速,瞳孔散大,可靜脈推注2~4 mL l. 5%鹽酸腎上腺素,并配合靜脈注射500—1000 mL 5%林格氏液,再配合使用解熱鎮痛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中藥治療。柴胡桂枝湯,取40 g柴胡、25 g白術、30 g半夏、30 g黃芩、30 g桂枝,15 g人參、10 g生姜、30 g大棗、15 g炙甘草,加水煎煮。方中柴胡具有疏邪透表、輕清升散的作用;配伍桂枝用于通達營衛、解肌發汗,發揮發汗之力;黃芩苦寒瀉火、善清胎經,一清半里之熱,一治半表之邪,一溫營衛;人參、大棗、生姜為佐藥,用于扶正祛邪、益胃氣、和營衛;炙甘草為使藥,用于益氣和胃、調和諸藥。另外,可加味當歸、川芍、太子參養血和血,葛根生津止渴,知母清瘟疫之熱。禁止灌服藥液,可使用胃導管服用,防止咽肌發生麻痹而引起異物性肺炎。
消滅蚊蠓。在該病的傳播中,主要是以蚊蠓作為傳播途徑,因此防止該病的流行必須及時消滅蚊蠓。在該病流行的季節或流行疫病的牛場,都可噴霧0.1%~0.2%的二溴磷乳液來消滅蚊蠓,同時使用殺螟松處理污水,將其中所含的蚊艨幼蟲殺死,一般要確保污水中含有2 mg/L藥物。
加強飼養管理。確保供給營養均衡的日糧,并保持飼料多樣化,避免缺乏營養。牛在易發病季節要盡量避免勞累,妊娠母牛防止體況過胖。牛要堅持適量運動,促使心肺功能增強,促進機體鈣鹽吸收、利用。確保環境衛生良好,保持舍內干燥、清潔,適當通風,溫度適宜,一般控制在9~16℃最好,相對濕度適宜控制在50%~70%。牛舍每天都進行清掃,確保糞便、垃圾和雜物等都清除干凈,避免水源、飼料發生污染。清出的污物要采取沼氣發酵或泥封發酵,也可使用某些化學藥物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