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旭慶 葛恩軍
摘要:母豬產后厭食癥是由于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癥狀是采食量逐漸減少,機體日漸消瘦,毛焦,腹吊,往往發生便秘,乳房干癟,減少泌乳或完全停止。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會阻礙仔豬發育,容易變成僵豬,甚至容易死亡。母豬癥狀嚴重時會臥地不起,甚至會由于過度衰竭而發生死亡。
關鍵詞:母豬;產后厭食癥;病因分析;臨床癥狀;西醫治療;中藥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7-0103-01
1 病因分析
飼養管理不當。主要是由于母豬產后新陳代謝紊亂,或攝取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不足導致脾胃消化紊亂,從而出現發病。母豬產前缺少運動,導致體質變差,使其分娩時更容易發生難產,使機體明顯虛脫,這也是導致其產后發生厭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母豬日常供給營養不當,使其產后容易明顯疲勞,體力衰竭,造成食欲不振而出現厭食。母豬分娩時,圈舍溫度不適宜,且環境較差,如衛生惡劣,舍內空氣質量差(缺氧、臭味較大、氨氣水平過高)以及污染病原菌等,都會使其采食減少而發生厭食。氣候寒冷,豬舍無法很好的保溫,感染風寒,或通風不暢、溫度過高,往往會影響其食欲而發生厭食。母豬生產后比較虛弱,消化能力減弱,且由于泌乳容易貪食,引起消化不良而發生厭食。
疾病因素。母豬分娩過程中產道發生損傷而導致產道發炎,發生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以及子宮內膜炎,都能夠影響食欲而發生厭食。母豬患有發熱性疾病、胃腸道疾病都會影響食欲,從而發生厭食。例如,母豬發生流感后,豬群中大部分豬都會表現出厭食、腹部蜷縮、反應遲鈍等癥狀,體溫明顯升高,一般可達到40.5~41.7℃,眼鼻有漿液性分泌物流出,結膜充血,呼吸急促,呈現腹式呼吸,且伴有陣發性咳嗽,并由于厭食而導致體重明顯減輕;豬傳染性胃腸炎是一種胃腸道疾病,具有高度傳染性,通常在秋季開始發生,在冬春季節加重,而夏季疾病不會發生,主要臨床癥狀是嘔吐、腹瀉、脫水,排出灰黃色的水樣稀糞,由于胃腸道發生病變而影響消化吸收出現障礙,從而發生厭食。
2 臨床癥狀
患病母豬主要表現出采食減少,增加飲水,臥伏在地,體況明顯消瘦,體溫略微升高,一般可達到38~40℃,少數癥狀較重的體溫能夠升高至40℃以上,伴有便秘,排出黃褐色尿液,結膜呈淡紅色,機體貧血,部分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另外,病豬乳房干癟,減少泌乳。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無法供給后代仔豬充足乳汁,使其缺乏營養,生長發育緩慢,容易變成僵豬。同時隨著癥狀的加重,食欲不振或完全廢絕,往往臥地不起,時而發出呻吟,嚴重時因衰竭而發生死亡。
3 防治措施
西醫治療。主要采取退熱、消炎、強心。母豬發病少于10天,可肌肉注射由480萬IU青霉素、20 mL安痛定組成的混合藥液;發病10天以上,可肌肉注射由20 mL 10%安鈉咖、10 mL安痛定組成的混合藥液。如果病豬排出干燥糞便,可先灌服人工鹽緩瀉或由小蘇打、白糖按1:2比例組成的溶液,接著再肌肉注射6 mL胃腸通。
中醫治療。為心腎同補、固本培元,方可用四君子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即取15 g黃芪、15 g白術、15 g澤瀉、15 g熟地、15 g茯苓、15 g山藥、15 g丹皮、15 g黨參、10 g甘草,加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宜后給病豬灌服。本方具有健脾養胃、滋陰補腎、補氣養血的作用,患豬用后精神狀況有所好轉。為滌滯胃腸、推陳出新,方可用增液承氣湯加減,即取30 g大黃、50 g生地、50 g麥冬、20 g枳實、20 g厚樸、50 g玄參、20 g檳榔、50 g芒硝、15 g木香、20 g神曲、20 g山楂,加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宜后添加50 mL菜油,混合后給病豬灌服。用藥可使病豬腹瀉1~2天,從而使其排出腸道內積滯的糞便,且之后會自行止瀉。為調補脾胃、補氣生血,方可用補中益氣湯,即取15 g當歸、15 g黃芪、15 g柴胡、15 g白術、15 g黨參、15 g陳皮、15 g山藥、20 g山楂、10 g甘草,加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宜后灌服。
加強飼養管理。要選擇乳房、乳頭發育良好以及泌乳力較強且抗病力較強的母豬作為種用。產前,要求母豬配種后的30天之內必須飼喂全價飼料,并適當增加青飼料的喂量,最好選擇飼喂鮮嫩多汁且葉大的植物,如麥菜類的葉子。產中,即母豬從臨產前30天開始改成飼喂泌乳母豬專用飼料,該日糧的營養水平較高,能夠滿足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如維生素、鈣、磷等;產后,要采取少喂勤添,一般在產后24 h內適宜飼喂1.5 kg左右的飼料,之后每天喂量增加1 kg,直到能夠正常采食。飼喂時,必須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且要及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以及碳酸氫納、乳酸鈣等礦物質飼料,同時還要確保供給足夠的蛋白質飼料和能量飼料,以滿足母豬產后所需的全價營養。豬舍、產房以及接生仔豬時必須嚴格進行消毒,確保產房或產仔架干燥、清潔,防止積存污水。另3外,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注意防寒保暖。要經常對母豬的精神狀態進行細心觀察,經常測量體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適時匯總各種疫苗免疫情況。當母豬產后發生子宮炎、陰道炎、尿道炎等,要及時進行治療,避免繼發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