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鵬
摘 要:現代建筑設計中依然迫切需要研究和傳承傳統建筑文化理念,一方面通過對傳統建筑特點的借鑒有利于實現大自然與建筑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則將我國傳統文化、設計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當中,為我國建筑設計領域提供更加更加廣闊的天地,實用根本的建議。對現代建筑設計中民居建筑元素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今后的建筑設計提供一些實用根本的建議。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民居建筑元素;應用
1 現代建筑設計的構成要素
(1)建筑功能。隨著各個行業領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衍生出許多許多不同的功能和類型,對于建筑的特點和使用要求又有著不同的要求,如住宅是為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寫字樓是為滿足人們的辦公需求,工廠是為滿足人們是生產需求等。建筑功能直接影響建筑的結構形式和立體形象,不同的建筑功能需要的建筑材料也會有所不同,建筑功能是一個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生活需求的不斷改變而改變的動態過程。
(2)建筑技術。建筑技術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結構、設備、施工技術等,是建筑工程各個環節順利運行的技術保障,隨著材料技術加工的不斷進步,各種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現為建筑施工提供了物質保障;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建筑建造的安全性和精確性提供了技術保障;隨著社會進步不斷更新的建筑設備和建筑工藝為建筑建造提供了技術手段,為滿足建筑使用需求創造了條件。各類建筑技術的創新發展有效促進了現代化建筑的發展。
(3)建筑藝術形象。建筑藝術形象主要基于建筑群體、單體、建筑內部、外部的空間組合、造型設計以及細部的材質、色彩等方面體現,建筑藝術形象是為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精神需求和建筑使用功能而存在,反映了建筑的時代、地區、民族特點,建筑藝術形象可以較為直觀的展現出建筑的實際意義,吸引人們的注意。
2 傳統民居建筑元素概述
2.1 民居建筑特點
在我國的傳統民居設計中,由于各地自然環境多種多樣,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各地區、各民族現存的民間住宅類型按結構形式可歸納為木構架庭院式、四水歸堂式、一顆印式、大土樓、窯洞式和干闌式六種形式。其建筑特點主要為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了“因天時,就地利”注重建筑群體有機組合的靈活布局,豐富多彩的彩繪和雕飾以及優美突出的屋頂造型等。民居建筑一般是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水平和建筑材料特點,因地因材來建造房子。它是人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筑的內在規律來進行建造。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合理,設計靈活,材料構造經濟,外觀形式樸實耐用等建筑中最本質的東西。
代表性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蒙古包、陜西及河南等地的窯洞、福建土樓、傣族民居等。以傣族民居為例,其本身就是當地人民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及自然經濟條件,在較原始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居形式,有著很強的地方特色及歷史特征,研究傳統民居建筑不單有利于當代建筑設計的拓展,也能有效避免出現枯燥雷同的建筑形式,設計出具有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建筑。
2.2 民居建筑元素體現之美
除了“湖光山色與層疊樓院和諧共處,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交相輝映”的設計理念以外,傳統建筑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錘煉,其精美的建筑構造、完美的細部處理也是傳統建筑令人津津樂道的特色之一,在我國傳統民居中,一般是以木結構為主要框架,構架中則有大木作以及小木作,其中大木作即梁架結構,而小木作即裝飾元件。因此木材是民居建筑裝飾元素中最為重要的構成成分。除了精巧的榫卯結構構件之外,還有大量的用彩色繪畫圖案來裝飾木構架的上部結構,比如:柱、棟梁、枋等地方;把構件交接的部分裸露出來,再在它們的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它成為整個建筑本身的裝飾的一部分。所謂雕梁畫棟就是形容這一類的細部處理。
磚也是民居建筑中最為常見的材料之一,相較于木材,磚不易受氣候影響,并且容易儲存、耐腐蝕;相較于石材,磚也體現了易制作、成本低的優勢,多作為雕刻用,且磚雕也能凸顯建筑主人的高雅品位與藝術造詣。除此之外,民居建筑中對于石材也比較常用,石材的應用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將石材與石雕進行結合,其二則是石材拼花。民居建筑大都合理的從當地就地取材,在氣候的影響下,通常北方地區的民居建筑,更多是運用石磚木當作圍護,而裝飾部分則是以石雕為主;南方地區的民居裝飾則多以木雕為主。對于色彩的選擇一般是以淡雅為主,對于材料顏色多選擇本色,很少運用彩畫裝飾。
3 現代建筑設計中民居建筑元素的應用
以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圖1)為例,對傳統民居建筑元素的應用進行分析。校區總體規劃十分注重校園整體環境的意境營造和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布置從地勢和環境特點出發,創造一個功能分區合理、園林式、開放式的校園環境。整個校園建筑的結構形式選用最常見的鋼筋混凝土框架與局部鋼結構加磚砌填充墻體系,建筑師大量使用回收舊磚瓦,將這一地區特有的多種尺寸舊磚的混合砌筑傳統和現代建造工藝結合,形成一種有效隔熱的厚墻體系。選用一種環保的中空混凝土現澆厚板屋頂,和回收舊磚瓦的上人屋面做法結合,形成一種有效隔熱的屋頂體系,這種厚墻與厚板的結合,在這個夏季炎熱冬季陰冷的地區能有效減少空調的使用。真正貫徹了節材、節能的生態觀念。其營建方式體現了中國建筑“循環建造”的特點。校區的規劃與設計在當代建筑美學敘事中重新發現中國傳統的空間概念,并詮釋出園林和書院的精神;來自浙江省拆房現場的舊建筑材料磚頭、瓦片、石頭的使用,體現了中國建筑“循環建造”的特點,又是對當下城市大規模拆遷改造的回應。
4 結束語
在我國建筑設計領域,應用傳統元素是設計發展的一個關鍵點,通過傳統元素的應用,能夠為建筑設計賦予厚重的歷史文化感。特別是現代化民居建筑中的應用,一方面能夠實現建筑設計的創新,另一方面能夠使我國的建筑設計更加凸顯歷史感與地方特色。由此可見,對民居建筑元素的應用,是當前建筑師需要進行研究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借鑒與傳承。
參考文獻:
[1] 賀倩.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江西建材,2017(3):26.
[2] 陳帥.淺談傳統建筑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4):255.
[3] 陳昊.現代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7(9):100.
[4] 洛桑多吉.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J].中國高新區,2017(1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