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學校校園管理存在的問題
校園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中華民族的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神存在,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視。許多小學忽視了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無法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積極的思想文化教育。有的小學過于重視物質環境建設,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使得學校缺乏內涵、活力與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但是不少學校僅僅是將校園文化建設理解為說教,文化建設缺乏層次性和多元性,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勵、熏陶、感染的作用。
校園管理不夠民主
管理是否民主直接影響管理的有效性,當下小學校園管理不民主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學校的所有事務都由學校的領導負責,教師的參與度較低,許多教師僅僅是服從學校的安排。這樣的學校管理模式打擊了教學工作者的積極性,也扼殺了教師的創造性,導致教學工作無法實現質的突破。
課業負擔重,素質教育有待落實
“素質教育”是21世紀的熱點詞匯,越來越多的學校積極投身到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并獲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仍然有部分學校的教學改革流于形式,素質教育始終未能落實。據調查,目前部分學校學生的課業負擔仍未減輕,且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學校依然采取題海戰術,過于看重學生的分數,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素質等軟實力的培育,這樣的教學顯然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給學生的長遠發展埋下了較大的隱患。
小學校園管理的改進對策分析
加強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環境是育人的“土壤”,加強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才能讓祖國的花朵嬌艷地盛開。校園文化建設屬于校園“軟”環境的一部分,加強“軟”環境建設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向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從而為學生人格的塑造以及能力的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校園文化建設首先應當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將人文關懷滲透到環境建設中去,努力打造一個和諧、溫馨、開放的校園環境,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因此必須明確“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指導思想,將校園文化建設滲透到各項具體的工作中去,如共青團、少先隊等,調動各種能動資源,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性。此外,學校應積極推進校風、學風建設,增強學校的文化積淀,陶冶學生的情操。學校可以開展多元、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十一”國慶節等,突出活動的人文性、趣味性、知識性、娛樂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管理、教育的重要內容,要結合各小學實際情況,積極落實各項措施,教學工作者可謂任重而道遠。
完善學校民主化管理
學校要不斷完善民主管理的制度,健全學校民主管理的機構,增添民主管理的內容,堅持人本理念,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給予教師更多的話語權,創新學校管理模式,推動學校管理的發展。具體來說,完善學校民主化管理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完善教師考核制度、獎金分配制度、校務公開制度等;第二,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讓教師參與到學校管理中,選取不同的人負責學校管理工作,增強管理民主化。如今,教育改革的浪潮對各個學校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各小學也需要更新校園管理理念,樹立現代管理理念,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激發學校的活力,為現代教育提供重要支撐。
落實素質教育,減輕課業負擔
學校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視為教學的重點,合理安排課業的內容,均勻分配各個科目的課程,盡可能挖掘學生的潛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寬廣的舞臺。學校要加強對各個學科教學工作者的監督和管理,嚴格把控教學的各個環節,避免給學生造成過重的課業負擔,束縛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還要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與娛樂,平衡學習與生活的關系,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探索這個世界,從多個方面鍛煉學生的能力。總之,校園管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作為管理者只有統籌全局,立足當下,著眼于未來,積極推動校園管理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我國的教育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結語
綜上,小學校園管理關乎學生以及學校的長遠發展,管理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汲取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結合優秀的校園管理經驗,在實踐中改進、調整校園管理模式,緊緊圍繞素質教育來完善學校的各級規章制度創新校園管理,促使校園管理工作越來越科學化、制度化、合理化,從而為小學生營造高質量的學習環境,也為教師提升自己搭建一個更好的平臺,讓教師與學生能在和諧的校園環境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能有更多更大的收獲,使全體師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