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雯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到,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應該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讓學生初步具備英語交際能力。由此看來,英語文本的交際功能,在英語課程目標設計中必須占有一席之地。實踐交際功能目標可以促進學生整合運用一切知識,提升學生語用能力,提高學生成就感。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經常側重詞意、發音、句型,而忽略文本的交際功能?;诖耍疚膰L試探討如何關注文本的交際功能,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體現學生的語用能力,不僅是卷面上的語言知識的成績,更應體現在學生能否自由表達想法、自如地進行交際上。交際教學法的核心認為:語言首先是一種社會交際的工具,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交際。學生如果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背誦句子、單詞,卻沒有在各種語境下快速敏捷、思路清晰、標準流利地進行介紹、描述、對話等語言交際,學生就會有十分強烈的挫敗感,時間長了就會對英語課程產生一種茫然的感覺,降低學習興趣,乃至棄之。因此,重視文本的交際功能,帶動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刻不容緩。具體如何做,可以體現在以下環節。
來源目標設計
海姆斯(Hymes1972)的交際能力理論強調: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在設計語言知識目標時除了詞匯、語法外,不應忽略關注文本的交際功能。課程標準中的附錄四功能意念項目表中就為我們將其分類為:社會交往、態度、情感、空間等。而細化到外研社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中就體現為:Module1應掌握問路、指路;Module5應學會說明自己的能力;Module10應能夠表達節日問候等等。在每一模塊結束后,學生應能認讀記憶構成某一交際功能所需的詞匯句型,能聽懂、會說相應句型,在各種語境下能表達想法,與他人溝通,形成一種新的交際能力。立警策以居,教師只有把交際功能目標寫進教學目標中,才能使之滲透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起始于課堂導入
每一堂英語課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導入方式,精彩的導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礎,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的效果。而如果采用交際教學法,可以極大地推動交際功能目標的實現。在Module1 Unit1 Go straight on的教學導入中,教師可以創設真實情境,設計一個陌生人的角色來到我們學校或者社區,問學生如何到達這個位置。 由于這是學生熟知的地方,學生有內容可以表達,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迸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會被點燃,從而將會十分積極地參與討論交流。其間,師生之間的對話如下:
T:This is my friend, Alice. She is lost in our community. Do you want to help her?
Ss:Yes, of course.
T: Where is the supermarket, the cinema, and the school?
Ss:…
T:Thats ok. First lets draw a map of our community and learn how to directions.
在師生對話中,學生初步感知本課的新知識和教學目標,在試圖回答教師的問題的時候,遇到了困難,能夠知道自己知識上的欠缺。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帶著求知欲及教師布置的交際任務,學習過程會更具方向性、高效性、意義性,對習得的英語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靈活使用英語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出彩于鞏固操練
蘇聯教育家霍姆斯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談道: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 鞏固操練過程就是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有效的英語語境,體驗,運用新的句子、句型,不斷改進,不斷學習。在這個交流活動中,學生能有效運用新知,完成交際任務,也能夠反映學生對新知的掌握,使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從而發展了學生的語用能力。例如在教學 Module4 Unit1 Do you want some rice? 鞏固操練中,筆者設計了“Lets share”“Welcome to Mickey Restaurant”三個活動。“Lets share”是讓學生拿出自己在前面獲得的食物卡片與自己的好朋友分享,運用句型Do you want some… Yes, please. No, thank you.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這個實踐性的交際活動,學生饒有興趣,并能在其中逐步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自己的語用能力。“Welcome to Mickey Restaurant”活動,筆者用幻燈片和道具營造了一個餐廳的氛圍,學生仿佛真正進入點餐的日常交際活動中,通過自由發揮,用中學,學中用,全面拓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培養了他們用英語完成任務的能力。交際教學法中提到教學過程應傾向語言活動的流暢,而不僅是語言活動的準確性;注重通過語言來完成交際任務,而不是就語言本身。因此在學生交際的過程中,筆者更重視學生能否對答如流,完成任務。
成功于課外運用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物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獲得教學的整體效益?!比绻麑W生能把學習到的英語發揮到生活中,在生活中能用英語流利地交談,這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為學生創造可以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也顯得十分重要。例如Module5 Unit1 Can you run fast?筆者把這節教學安排于學校運動會前,更具時效性。T:We are going to have a sports day. Can you run fast? Can you jump far? Ss: Yes, I can. No, I cant. T: Lets have a game and do a survey. 筆者引導學生在課后互相提問、比賽,然后做個報名前的摸底調查。當學生在真正的語境中有意義地使用英語,學習英語的熱情將大幅度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在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
結語
概括交際語言學教學理論中講到,學習活動的效果取決于使學習者參與有意義和真實的語言運用的程度。要想學生能夠高效地學習英語,必須把學生置于語境中,讓學生去體驗,去交流,去運用語言。為此,教師可以從目標設計、課堂導入、鞏固操練、課外運用等環節下手把文本的交際功能挖掘出來,使語言實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此,才能逐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