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濛
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要關注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區別,善于運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自己要真正地了解翻轉課堂,其次針對不同學年段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翻轉課堂設計,從而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到實處。
翻轉課堂的含義及優勢
翻轉課堂的含義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是一種由學生進行課前自主探究學習、提出問題,課上協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后反思提升總結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能讓學生更專注基于項目的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相關信息。
翻轉課堂的優勢
傳統課堂采取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上傳授知識,學生在課下進行知識內化。這種固定思維的導入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培養,不利于個性思維的啟發。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人們認識到這種不足,急需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便應運而生。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采用翻轉課堂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
課程改革意在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往的傳統教學采用輸入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質量和學習知識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傳授了多少,課程改革需要改變這種學習模式,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與個性化的空間,而翻轉課堂恰恰能滿足這個要求,真正地將自主決定權交給學生。
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內在要求
信息技術課程意在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的海洋里,挑選出為我所用的信息,這是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意義。在翻轉課堂教學中,課前學生從多種渠道去搜尋學習資源,能夠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普遍化的趨勢之下,人們需要學習并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學會如何利用所學習的信息技術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所在,而采用翻轉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信息技術課程采用翻轉課堂的可行性
師生素質的提高
翻轉課堂能夠順利地進行,首先需要教師與學生都有較高的信息素養,教師要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傳播,而這恰恰是信息技術教師的特長,只有這樣,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才有順利進行的可能性。
物質技術已經具備
實現信息技術翻轉課堂,需要設備等硬件設施和資料等軟件設施,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網絡信息覆蓋更是一應俱全,知識信息應有盡有。物質條件的充裕為實現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提供了可能性。
學生有個性化學習需求
傳統課堂中呈現的知識碎片化,較短的自由學習時間和學習次數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而翻轉課堂結合課堂活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引導和點撥,既尊重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個體性,又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因此,從培養學生個性化、積極性的角度來說,需要翻轉課堂的出現。
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在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借助互聯網技術,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入手,以保證各個階段教學的效果。
課前設計
在翻轉課堂教學前,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合理地開發教學資源。其次還要根據自己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制作成精美的課件,發送給學生,使他們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課前自主學習也是很重要的,這一階段準備不充分,會影響后階段的學習。
課中設計
課中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答疑解惑,對學生自主學習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自主運用能力。課堂上的疑惑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教師則在翻轉課堂上對翻轉課堂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
課后設計
課后學生要將在翻轉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反思。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課中教師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課后學生進行課堂總結與反思,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的模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與個性思維。而要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需要從課前、課后、課中三個環節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