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揚萍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夠形象直觀地展現教學材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創設最佳語境,發展思維能力,提升人文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能在學習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信息技術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文字、圖像、聲音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在傳遞教學信息時,富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眼、耳、口、腦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參與互動,主動獲取知識。
“外語學習過程中,兒童學習者的心理狀態尤為復雜多變,深入了解兒童學習者的心理活動,幫助他們保持外語學習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有效語言習得的成果至關重要。”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教師將教材中的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能夠增加學習內容的趣味性。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創設真實情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同時指出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PEP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的話題充分地考慮了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喚醒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調動了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學習活動的強烈愿望。
“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感知、理解、運用語言,能更準確地理解所學語言的含義,體現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在高年級語篇教學中,圍繞主題,插入聲音圖像兼備的動畫視頻,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促進語言知識的內化,推動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個語篇。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發展思維能力
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使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的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把一些抽象、單調的內容,用生動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具有濃厚的審美和情感色彩,將教學信息鮮明地傳遞給學生,既陶冶了學生情操,又培養了學生注意力,促進了思維能力發展。小學英語教材中會出現一些名詞單復數形式、第三人稱單數形式這些語法點知識,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體驗感知,舉一反三,讓知識點在運用中升華,在實踐中感悟,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There be”句型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There be” 結構的用法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名詞的單復數形式正確選用“be”動詞,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語言,如用多媒體畫面顯示所在學校美麗的校園,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There is a school in the picture. There are some trees in the school.”熟悉的場景、新鮮的句型,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學習的氛圍中。通過對語言的運用歸納出語法規則,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思維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提升人文素養
學生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廣,為改善英語教學環境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是這種幫助只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兒童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兒童對周圍環境的操縱以及跟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英語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在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表情、反應、回答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進度,以實現語言教學目標。信息技術不可能替代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和品行教育,只有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揚長避短,才能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