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文婷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育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也是國內外教育發展的趨勢。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當要建立核心素養體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具有能夠適宜終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那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本文通過以下方面對此進行探討。
核心素養的概述
核心素養最早是在我國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會上所提出來的,并在教育部所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中指出:“在教育的各個階段中都需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學生今后適宜社會需求和終身發展所必須要具備的品格和能力。”歷史核心素養就是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體的觀點和方法培養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并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獲得正確的啟示和結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及高雅的審美情趣,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的優化策略
基于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很多的學生都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這主要是因為教師采用的是單方面的知識輸出,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會對著教材宣讀,沒有與學生進行一定的交流,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地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致使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低下。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對《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禮物”》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同學們,既然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了‘禮物,那么我們就一起來打開禮包吧,看看里面到底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禮物呢?”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然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在5分鐘之內,將小組成員所想出來的禮物統計到一張紙上面,并進行累計加分,分數高的小組獲勝。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改變傳統沉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同時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工業革命的相關歷史事件、人物和現象,讓他們意識到工業革命給我們現代生活帶來了便利。
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精神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技能。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并且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通過創作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在對《探險者的夢想》這一課時進行教學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地靠課本上的文字是無法激起學生對于“探險者”們的經歷的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新航路開辟的路線,并找到相關的地圖,讓學生根據新航路開辟的時間,在地圖上標記上那些“探險者”們走過的路線。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記住相關的知識,同時還能夠通過歐洲航海家們在航海歷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決心和團隊協作的精神,來培養學生堅強進取的性格,以及像哥倫布一樣敢于打破常規的創新精神。
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互動環節,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提問法、游戲法、引入法等,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回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提問和發言,創建一個自由、開放、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體驗,促進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當在進行單元總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之間的討論和發言,如針對“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這一單元進行總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有哪些歷史重大事件促進了近代社會的發展?新航路開辟的歷史作用有哪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有效地突破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模式,都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同時也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動,利用歷史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