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艷
音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節奏訓練作為音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知能力以及音樂綜合能力,所以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旨在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促進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唱歌、跳舞都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節奏感知能力,因此加強節奏訓練至關重要。為了提升節奏訓練的效果,教師還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節奏訓練水平,進而實現學生節奏感知能力的提升。
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現狀
近年來,小學音樂教學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小學音樂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節奏訓練逐漸增多,但是在具體節奏訓練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節奏訓練方式落后
一些教師將節奏訓練穿插在音樂課中,學生只是簡單模仿教師的動作并重復地訓練,這樣的課程教學往往比較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利于節奏訓練效果的提升。
對節奏訓練不夠重視
目前一些教師對節奏訓練還不夠注重,節奏訓練較少,導致學生對節奏知識掌握得不夠,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節奏感知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
加強學生對節奏訓練的正確認識
小學生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有限,如果缺乏感官上的刺激,學生很難主動、深入地進行學習。所以小學生還應加強對節奏訓練的正確認識,充分理解節奏訓練的意義,將其化作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節奏學習變得更加有趣。為了讓學生更加理解節奏訓練,還應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主要是因為節奏符號比較抽象,將其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將抽象的節奏符號形象化,有助于小學生更好理解節奏訓練,建立音樂基礎知識體系,以此提升節奏訓練活動的高效化。例如:生活中鐘表滴答的聲音,就可以引入節奏訓練中,將鐘表滴答的聲音作為一種節奏;又如通過拍手,鍛煉學生的節奏感。在生活中,學生還可以多聽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謠:“小蜻蜓大眼睛,四只翅膀大又明,飛東飛西忙不停,消滅害蟲有本領。”并配上相應的音樂,也可以使學生的節奏感知能力得到鍛煉。
激發小學生對節奏訓練的興趣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節奏訓練,應充分考慮學生興趣愛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認識到節奏的魅力,以此提升節奏訓練的效果。教師應根據節奏訓練的內容,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方法等等,應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例如:在節奏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方法,可以組織學生玩鼓與拍手的游戲,由一名學生用鼓敲出相應的鼓聲,小學生跟隨鼓聲進行拍手,拍手節奏隨著鼓聲快慢變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評選出節奏掌握較好的小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大大增加了節奏訓練活動的有趣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豐富節奏訓練活動的內容
節奏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節奏的感知能力,圍繞這一目標,應豐富節奏訓練活動的內容,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在節奏訓練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播放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音樂,并讓學生跟著歌曲的旋律,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律動,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感知節奏。對于身體動作小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設計。對于四分音符,有的學生選擇拍手,有的學生選擇點頭;對于八分音符學生選擇跺腳。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接觸一些樂器,特別是打擊樂器,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節奏。另外,大部分學生都非常喜歡唱歌,教師還應為學生推薦一些節奏感較強、學生比較喜歡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進行學習。
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的機會
受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生長環境的不同,學生擅長的東西也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具有較高的音樂天賦,天生節奏感比較強;有的學生則天賦一般,需要后天的訓練。前者在節奏訓練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后者則表現非常怯懦,特別是在表演場合,非常不自信。所以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的機會,加強對學生的鼓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在眾人面前自然地表演。因此在節奏訓練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增強學生節奏的知識,同時還應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夠在表演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調整心理狀態。
結語
總之,節奏訓練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效果雖然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是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還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加強學生對節奏訓練的正確認識、激發學生對節奏訓練的興趣、豐富小學音樂節奏活動形式、提升小學音樂節奏訓練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