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春
如何上好一節信息課
上好每節課,是每一個教師的追求。每次迎來一屆新生,我的第一節信息課就是聊天。跟學生聊原來的信息課都學過什么、學會什么、喜歡什么,理想的信息課是什么樣的,自己希望在信息課上學到哪方面的知識。通過聊天,讓學生有話語權,因此也是學生感覺最輕松的一節課。大家彼此不熟悉,都希望在新同學和教師面前表現自己,表達觀點,展示特長。通過這一節課,我們會確定學生這一學年的學習任務,制定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通過跟學生聊天得到了第一手資料,制定出符合學生現狀的、學生認可的計劃,這也是學生都希望學習到的新知識。這樣制定的教學計劃,學生怎么會不喜歡呢?
把教學設計變成學生學習的過程
教師不管怎么設計,最后都得看課堂效果。教學設計要有梯度、有層次、有探究性。比如,我們學習Photoshop 中的圖層,這是Photoshop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在教學設計上,我選取了人和球兩個對象(如圖一、圖二)。這兩幅圖片很好地表達了圖層間的遮擋關系,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在觀察圖片的時候,就會有“庖丁解牛”的眼力,將圖片分解成各個圖層,利用圖層間的關系,完成作品的呈現。
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簡而言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手來,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任務有針對性。比如,布置交通標志“停”的任務(如圖三)。首先,讓學生分析“停”的層次,底層的紅色圓環,紅色上的黃色圓環,黑色停字紅色的斜杠,這樣看來就有四層,四層的位置關系由遮擋關系可以確定,斜杠最上層,紅色圓環最下層,然后就是動手實踐了,這個大約需要8分鐘時間,題目不難,但是學生剛剛開始上手操作,圖層的操作不熟練,需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摸索和感悟。如果出現和任務圖片不一樣的效果,可以通過嘗試不斷改變圖層間的關系來直觀觀察。
關注學困生
我們首先承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強有弱,每個學生接收新知識的能力也不相同。但是我們不能容忍對于課堂上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卻還有學生沒有掌握。及時地在課堂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我們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課堂是面向每位學生的,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應該有他本該有的收獲。反之達不到的,屬于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樣的課堂就是一節失敗的課。往往我們在講解分析任務的時候,已經掌握的學生會踴躍地參與進來,還沒有掌握的學生就會被淹沒在這樣的聲音里。如果不加以關注,日積月累就會成為信息課上的學困生,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針對此,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就要不斷地巡視,關注每一名學生,解決學生練習中真正解決不了的問題,引導、點撥、提示,讓學生既要學會分析問題,又能夠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不放棄的鉆研精神,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一雙眼睛時時刻刻在注視他,關心他,而不是挑剔和指責,更不是歧視和厭惡。
給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每個人都需要鼓勵和肯定,學生更是這樣。他們急需得到教師的認可,在同學面前成為那個“能人”甚至是“超人”,他們樂于為同學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教師眼里要有這樣的“能人”,因為他們是課堂的主力軍,可以替代教師實現“巡視答疑”的作用。
要毫不吝惜地夸,但是一定要恰如其分,這樣的夸獎才有真實性,被夸獎的人才能感到夸是因為有值得表揚的地方,但決不能夸大,這樣會失去了表揚和激勵的作用,并且將虛假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容易混淆孩子的世界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里包含的不僅是文化知識,還有傳道。傳道的道,我的理解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事的精神和做學問的執著。學生在我們眼里是孩子,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建立和形成的階段,讓學生學會思考,感悟付出與回報的成功,感受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的喜悅,都能夠很好促進學生發展的正能量。用心對待每一名學生,包容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空間,讓他慢慢成熟長大,真正從內心熱愛孩子,要做到善待每一個孩子。別把學生當作你的敵人,而是把學生當作你教學生涯中歷練的磨刀石,跟學生斗智斗勇,該放縱的時候放縱,讓學生張揚個性,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該嚴厲的時候絕不姑息,修剪學生成長過程中斜出的枝條。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知道,你是愛他們的,這樣就會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會因為愛你,而熱愛你教的信息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