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英
自信心是支撐一個人做任何事的動力,它既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徑。當前有很多幼兒性格內向膽小,不敢與人交流,想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必須要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要尊重他們的意見,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從孩子的終身發展來考慮,作為教師,應如何激發孩子的主觀意識,讓他們具備“我能行”的積極因素呢?特別是中小班的幼兒,相對來說比較膽小、懦弱,缺乏主動性、獨立性,遇到問題就想逃避,導致其不能完成任務而在成功面前望而卻步。因此,本文將對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進行探討。
幼兒自信心概述
幼兒自信心
自信是培養孩子走向成功的一劑良藥。有自信的孩子平時能積極表現,喜歡參加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在活動中能主動與人交往,遇到困難能主動想辦法去解決,遇到陌生環境能大膽地嘗試新鮮事物,主動地去探索。缺乏自信的孩子也很聰明,但卻被一種無形的枷鎖束縛,如出現“我不敢”“我不行”“我不會”的消極心態。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自卑、焦慮、敏感的性格,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還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良影響。
幼兒自信心的研究現狀
研究表明:4~5歲的幼兒是自信心和自卑感協調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關鍵時期。因此要給幼兒從小播下自信的種子,這是使其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一個幼兒如果具有自信心、安全感,獨立性強、主觀意識較高、自我接受能力較強,有良好的判斷力,孩子定能什么事都敢去嘗試并且愿意積極參與,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很好,并能培養其樂觀、勇敢、合群和獨立等性格。
教師培養幼兒自信心的策略
首先要相信孩子
我們教師應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多提出自己的見解,多讓幼兒嘗試新任務,在無形中建立起幼兒的自信,使幼兒大膽地去嘗試每一件事。因此,教師平時必須對幼兒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幼兒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在一次“穿衣服比賽”的活動中,我請班上最內向的文軒上臺比賽。他平時說話聲音很小,也不愿意主動與人交流。其他幼兒都抱著懷疑的態度,文軒自己也說:“我不行,還是讓別人來吧。”我在全班幼兒面前對文軒說:“老師知道你能行,加油!”說完,我將手輕輕搭在他的肩上,示意他勇敢一些。文軒看了看我,抬起頭,挺起胸,仿佛我的手給他傳遞了無限的勇氣。一聲哨響,文軒麻利地拿起衣服套在身上,大家一起為他加油、鼓掌,最終,文軒得了第一名。從那以后,文軒有了明顯的進步,不再像以前那樣自卑,能較快融入集體生活中。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撫摸都會給幼兒帶來莫大的肯定和鼓勵,對幼兒自我評價有著很大的影響。
放手去培養
幼兒的自信心能在實踐活動中的親身體驗和適當的教育中不斷得到提升。只有不斷積累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例如:在班級的區角活動中,我開展了“我是××小達人”的活動,讓幼兒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特長。該活動不僅使幼兒明確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還激發了幼兒的自信,讓幼兒學會取長補短。又如我班組織的“我想做××,我敢做××,我會做××”活動,讓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能干什么。活動前,教師事先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尤其是那些能力較弱或自信心不足的幼兒,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有長處。活動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為這些幼兒提供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鍛煉自信心。
學會多鼓勵
對于幼兒來說,失敗是他們建立自信心的一大障礙,經常失敗會讓幼兒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再嘗試新的挑戰。為此,教師要正確對待挑戰失敗的幼兒,當幼兒嘗試某種新鮮事物時,即便知道他不一定能成功,也要鼓勵他們大膽試一試。這樣一來,幼兒一旦取得成功,會感到無比興奮,獲得莫大的安慰。我們教師應該努力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對于幼兒得到的成績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他們覺得“我還行,我并不比別人差”,慢慢地讓這些孩子找回自信。要切記,不要忽視每一個可以稱贊他們的機會,一有機會就稱贊他們:“你真的很棒。”“你是我們的驕傲。”千萬不要打擊和質疑孩子的能力。小孩子都很敏感,有時你的一句話、一聲嘆息或是一個眼神都能讓他感受到你對他是否滿意,認同與否。因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既需要孩子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教師多加鼓勵、贊揚,讓孩子在日常社交場合、公共場合多參與、多鍛煉,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結語
如何提高孩子特別是幼兒園孩子的自信心,這個問題其實要談的很多,而且也很寬泛。我認為,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盡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了解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時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毛澤東曾經說過:“自信人生200年,會當水擊3000里。”贊揚和鼓勵孩子,孩子將擁有陽光般的自信。給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他會不懈地飛向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