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翠芝 張際海
英語學科中滲透德育已是老生常談,德育的滲透應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但許多教師在課堂中的立德樹人存在貼標簽、明顯說教的現象,并非把德育自然滲透于整個英語學科的教學中。
英語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重要渠道,如何把握教育契機,潛移默化地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現“處處育人,時時育人”是英語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因此在英文教學中應積極采取多種策略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熏陶和影響,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
充分挖掘英語教材的德育內涵
高中的英文學科教材具有實踐性和人文性,教學內容的涉及豐富多彩,相對應的德育素材也比較多樣化,包含著人際關系、環境保護、國內外的熱點事件,蘊含著眾多德育的主題。因此教師為了在聽說讀寫的教學中實現有效德育,應充分研讀英文教材,擴充知識儲備,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資源和育人價值,在教學中合理把握德育教材。
例如:執教感恩節的文章時,引導學生如何用英文向父母、教師、同學等表達對他們的感恩;在執教西方的風俗和文化時,通過品讀分析文章增強學生對友誼重要性的認識。
英語教學中各個教學環節適時滲透德育
英語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大量的西方信息,如果不正確引導,便會被虛假、片面的信息所蒙蔽,因此應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德育。此外,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注意策略性,不能喧賓奪主,并且對各項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巧妙利用英語口語的形式進行自然滲透,實現德育和智育的雙重效果。
導入環節
導入環節和“未成曲調先有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導入方法包括文章背景導入或者情景導入等等。文章背景導入是利用每篇英語課文所對應的相關背景知識和材料,從文章背景開始導入,結合具有德育的素材順理成章地進入主題,完成導入。例如:在執教高二的《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介紹世界七大奇跡時,對中國的萬里長城進行詳細的闡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情景創設是訓練學生語言交際能力、使德育自然滲透的最有效的導入方法,可通過多媒體導入和模擬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或者模擬的情景中獲得深刻體會,在具體情景的語言行動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不知不覺中受到德育的感染。
講授環節
首先應在英語課堂的講授中滲透德育。教師的言傳身教是教書育人的關鍵,教師應在課堂中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高尚的精神感染學生,尊重、平等對待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和諧的氛圍中品德得到發展,情感得到熏陶,價值觀得以形成;其次,在課堂交流對話中滲透思想教育。英語課堂中情景對話、教學游戲、口語交際是最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教師運用任務驅動設計辯論主題,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任務,在游戲活動中享受競爭刺激。教師靈活抓住學生語言訓練的機會,既增強了學生的團結意識,又能夠在交際練習中完成德育滲透,達到了教育、教學融為一體的目標。課堂講授中只要是主題鮮明、積極上進的活動,都可以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結課環節
結課環節主要引導學生總結、鞏固、延伸和拓展,打造高效的結課方式,對德育進行升華總結,并通過家庭作業對主題完成進一步的深化理解,學生利用書籍或網絡發現更多的德育資源。例如:布置一則諺語“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讓學生解釋諺語的含義,并發表對諺語的理解和講述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例子;或者閱讀、收聽相關新聞時事,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日積月累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可以通過英語課外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或是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朗誦、英語小品等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課堂德育知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意志,促使良好道德行為的轉化,提升德育的針對性,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最優化。
發揮英文寫作課功效
英文寫作課對于德育的滲透功不可沒,英文寫作中的德育可以讓學生收集整理或者創作美好情感和積極人生態度的佳句,可借助“主題”來提升學生對相關主題的情感態度,將積極的價值觀和情感融入主題體驗中,在寫作中思考,在寫作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以“保護環境”這個社會熱點作為寫作的主題,讓學生在寫作中思考環境現狀,并逐步挖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自覺愛護環境,節約資源。
結語
高中英語課堂的德育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應重視德育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注重將育人目標有機地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各項環節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持之以恒地對德育滲透方法進行研究探討實踐,達到耳濡目染的滲透效果,促進滲透德育目標的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