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春
調查
為了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浮躁情況,筆者做了問卷調查。從6所高職院校隨機抽取了900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862份,回收率96%。問卷上設置了7個問題讓學生回答,調查結果如下:
1.沒有學習計劃的占78%,不知道自己畢業后做什么工作的占42%,沒有就業目標的占57%。
2.一周能在寢室或其他場所持續自習2小時以上的次數為0的占23%,1次的占22%。
3.覺得讀書不是為了學知識,而僅僅為了畢業證的占17%,希望自己盡快畢業就業占34%。
4..平時很少看書,到了期末考試前才復習看書的占41%。
5.一個學期無故曠課10節以上的占26%,20節以上的占12%;課堂上不認真聽課超過一半時間的占32%。
6.開班會不積極參加的占33%,覺得教師在班會上講話半小時以上就多余的占31%。
7.有違紀3次以上的占42%,最近1年內與周圍同學發生過沖突的占22%。
分析
浮躁情況比較嚴重
高職院校學生浮躁情況嚴重,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一是心理浮躁的人所占比例,二是個體的浮躁指數。高職院校學生在中學階段成績普遍較差,自律性不強,對學習沒有興趣,懶惰不上進,缺乏毅力,浮躁問題比較嚴重。從以上調查中可以看出,沒有學習計劃的竟然達到78%,迷茫沒有目標的占近50%,課堂上不認真聽課超過一半時間的占32%, 平時很少看書學習的占了41%,一學期曠課10節以上達到近40%。這一系列數據,反映了高職院校學生的浮躁情況相當嚴峻。據某高職院校的一個教師反映,他的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經常不聽課或者長期曠課的學生。高職院校學生浮躁情況嚴重,其實并不意外,因為他們的整體素質本來就較差。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很低,大部分省市的最低錄取分數不到總分的1/3,比本科低很多。以某省2017年的高考錄取為例,總分是750,本科二批最低錄取線為424,高職最低錄取線為200,錄取線為總分的26.7%。一般來說,學習成績是衡量浮躁程度的重要指標,成績差的學生心理浮躁指數要高一些。
浮躁最突出的表現是學習態度差
心理學上把心理浮躁劃為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并指出比較浮躁的學生的成績一般不太出色。而實際上也是如此,有一個心理教育家曾對一個中學的實驗班與普通班做過對照研究,普通班學生的平均浮躁指數比實驗班的高出約20%。學習態度是學生浮躁情況的集中表現,學習態度差、學習不努力的學生比學習努力的學生明顯浮躁一些。以上調查數據和來自文獻的參考數據顯示,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浮躁主要表現是:懶惰不愛學習、急功近利缺乏長遠目標、自制力差。筆者曾經參加一個全省范圍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座談會,輔導員普遍反映自己的學生學風差,不愛學習,不聽話難管理。
浮躁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浮躁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副作用明顯。高職院校學生浮躁,會造成違紀率高、成績差,從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如容易激動會導致與他人發生沖突的概率增加,破壞院校秩序,增大管理難度;懶惰會使學習成績下降;急功近利會導致學習不扎實等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高職院開設的專業課程一般在20門以上,理論跟實際結合,實踐課一般占課程的1/3左右,學生至少要獲得一個技能證。高職院校學生要達到專業知識合格,又要掌握一定技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浮躁導致許多學生學業不合格。據高職院校教師反映,如果嚴格按照規定,會有相當多的學生考試不及格,不能如期畢業,為了顧及畢業率和就業率,學校只好降低要求,如有些課程大比例的學生未能及格,教師只好統一加分。至少有20%的高職院校補考要求十分寬松,甚至只要不交白卷就能及格。近幾年來,許多高職院校開始直招初中畢業生讀五年制大專,這些生源基本是沒考上普高的成績差的學困生,心理浮躁情況更嚴重。據一些教師反映,這些學生基礎差,行為習慣與心理問題也很突出,十分浮躁,很難管理。高職院校年年擴招,規模不斷擴大,一方面讓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也使整體學生素質下降,增大了教育教學難度,影響了人才的培養質量。
結語
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心理浮躁程度是學生學業成績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從而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浮躁問題比較突出,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障礙,學校必須重視,并且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學生克服浮躁心理。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去浮躁化思想教育研究”(項目編號:16C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