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龍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旨在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學生寫作的興趣必須落實在教師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上,以班內活動點燃習作的熱情、校外參觀激起表達的欲望、課內游戲激發習作的興趣、高分激勵揚起自信的風帆、作品展示吹響前進的號角,習作發表讓學生樂此不疲。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習作的主人,提高寫作教學效果。
在小學階段,不少學生對習作不感興趣,甚至有厭倦情緒。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習作基礎沒有打好,對習作還沒有入門,寫起習作來有困難;二是對習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學生之間的習作水平懸殊不大,即使積極努力,效果也沒有數學、英語那么明顯;三是習作課堂枯燥乏味,不像動畫片那樣吸引人。筆者從事小學作文專項教學研究已有二十余年,以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想方設法地培養學生對習作的興趣。要想讓小學生寫好習作,就要讓小學生對習作感興趣。那么,如何讓小學生對習作感興趣呢?
高分激勵揚起自信的風帆
在評改學生習作時,我們語文教師要用顯微鏡來欣賞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成功之處,哪怕一個傳神的詞語、一個優美的句子,都要用放大鏡來放大,用高分給予肯定,加以贊美。我們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習作大方地給予高分,以往的語文作業只有抄寫學生才能享受100分,習作90分以上的就很少。
筆者在批改我班學生習作時,一般習作都在98分以上,很少有95分以下。因此,學生特別愛上我的習作課,尤其是習作評講課。95%的學生習作精彩句段不僅會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展示給全班學生看,受到教師高度的評價,對于特別好的習作還會讓學生用話筒當眾朗讀,有時教師也當眾吟詠,學生還可以獲得一張蓋有學校印章的喜報。
習作班有個學員叫張xx,上小學六年級,2014年跟我學習作,他除了完成我布置的習作外,還把平時自己寫的習作也發到我的信箱里,請我給他修改。由于他對習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15年2月他在全國少兒期刊《作文大王》上發表了第一篇處女作《快樂的時光》,然后一發而不可收。同年12月,他又在《學習方法報》《作文大王》等報刊上發表了《游城西公園》《一堂生動的防震減災課》等。因此,只有學生感受到了寫作的成就感,才能在無形中揚起了自信寫作的風帆。
作品展示吹響前進的號角
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美,小學生更是如此。學生的喜報和習作本領回去后,習作本的左上角有教師用紅筆打的鮮紅的分數,正文的旁邊有教師的旁批,比如開篇點題、語句優美、過渡自然,正文的下方還有教師的鼓勵性批語。學生得到這樣一個充分的肯定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接下來,學生的作文在家長的幫助下發到我的郵箱,我修改后就把它貼在班級作文展板上,在展板的右下角署上最佳作品展,并把展板放在學校大門口展出。學生上學的時候能看到自己的作品,放學的時候還能看到自己的成果,每次從展板前路過都要多看幾眼。學生上學和放學的時候都是高高興興的,因為他們的習作要在展板上展覽兩個星期。可見寫好一篇習作可以讓學生獲得不小的成就感。
習作發表讓學生樂此不疲
一位特級教師說:“一個優秀的作文教師,要把一半的時間用在學生作文的發表上。”這里說的學生習作發表,是廣義的發表,學生習作登上班級小報是發表,上黑板報是發表,在本班辦的優秀習作選上是發表,在校廣播站播放是發表,當然能上帶CN刊號的報刊是更高層次的發表。
我們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感受普通層次發表的快樂,更要讓學生享受高層次發表的喜悅,甚至要讓學生領到稿費。
學生的習作一旦發表并領到編輯部寄來的稿費,發表作品帶來的快樂會讓學生樂此不疲。我班學生方xx,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跟我學習習作,自發表了第一篇處女作之后,一發不可收。
四年間,他先后在《作文大王》《創新作文》等期刊上發表10篇習作,共領到200多元的稿費。稿費雖少,但是它代表的是成功,帶來的是喜悅。現在,我們班每周都有學生作品在全國報刊《作文大王》《小學生導讀》《學習方法報》等上發表,發表習作給學生們帶來了無數的喜悅。
“汝欲學寫詩,功夫在詩外”。我把它進行了修改,汝欲學習作,功夫在“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越濃,習作越投入,習作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
所以,讓我們用興趣這把金鑰匙,打開學生的習作之門,引領學生寫出自己的心聲。撿起一片樹葉,那不再是一片樹葉,而是一張信箋、一個秘密、一個童話,是落葉對根的情,是落葉對大地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