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投入情感,構建和諧數學課堂的重要性和現狀
對于教學來說,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育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夠促成學生更好地成長。但是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需要教師情感的投入,最重要的是需要學生情感的投入。由于小學生在思想和認知上都存在不足,各種思想體系發展不完善,教師在小學生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遠遠大于初中和高中生對教師的需求,所以教師對小學生而言幾乎起到全主導的作用。
在小學課堂教學上師生關系目前主要存在三種關系:首先是專制型的師生關系。小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思路來進行學習,過于循規蹈矩,對于自己的主觀思維無法得到較為全面的鍛煉,教師在課堂上比較專制,對小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不予理睬,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導致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比較疏遠,也容易導致小學生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在這樣的教學關系下,小學生很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往往都是在教師的指揮下進行學習,不能夠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獨特性,使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其次是放任型的課堂教學方式,這種課堂氛圍也不利于和諧課堂的產生,教師過度放任小學生,過于重視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缺乏必要的教育和責任,而這種情況也會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比較淡漠和疏遠;最后一種就是教育界終身追求的課堂教學環境——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課堂氛圍下,教師能夠充分地尊重小學生的意愿和想法,并且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案的調整,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
教師構建和諧數學課堂的主要措施
設置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情感
對于學生的情感培養來說,環境處于很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很好的道德和情操,對學生完整、健康的心理結構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幫助,以及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數學的形狀和方向來培養學生的美感。數學本身就帶有枯燥感,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小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投入在課堂上的情感也不足,導致數學課堂較為壓抑。以數學學科中的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為例,圖形是極具美感的一種載體,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播放多種圖形的圖片或者配上視頻來讓學生感受圖形搭配所表達和形成的情境和美感,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不僅能夠學習到知識,還能夠在精神愉悅的心理狀態下,激發自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也能夠開發本身的智能。
通過知識教學來培育學生良好的情感
知識與情感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情緒伴隨認知過程而產生,并隨著認知活動的發展而發展。知識是學生形成良好情感的基礎,情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產物,學生的知識越豐富,就更加容易理解不同事物所代表的情感含義和色彩。所以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首先就要從知識入手。因此,不斷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水平,加強和端正對學生情感的傾向性、深刻性的教育,讓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理智來支配情感,鍛煉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目前,有很多學生表現出對數學厭學、苦學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數學不像其他學科一樣生動有趣,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發揮游戲對學生情感的作用,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樣就能夠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活躍。學生在接受正確的情感教育的時候,能夠自主地進行一些判斷,依據教師的指導和教育來擺脫錯誤、消極的情緒,進而在課堂上表現良好,構建和諧的課堂環境,而和諧的課堂氣氛對于學生積極情感系統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增強理智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主觀情感體驗
學生情感主要包括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理智感是學生認識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的一種主觀情感體驗,它是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發展和形成起來的。學生們的驚喜感、懷疑感以及自信心都是與學習有關的,只有學生保持良好的主觀情感,才能夠形成和諧的課堂環境。
例如,在教學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水平,設置一些具有難度和激發其好奇心的教學教案,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自己主動探索和學習,在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滿足的時候,就能夠產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鍛煉和加強自己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磨煉自己,自己去動手完成一些事情,獲得成就感,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給小學生一些鼓勵和表揚,使小學生能夠積極地接納自己,進而能夠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讓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從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結語
情感是學生認知發展的動力,學生情感對學生的學習和課堂的氣氛極其重要。在培養學生情感的時候,教師也要做好帶頭作用,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尊重熱愛學生,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在課堂中投入自己的情感,發揮自己情感因素中的積極作用,與教師形成情感互動,通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