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友
摘 要 我區做為農村土地確權國家級試點單位,嚴格執行了2014年3月1日農業部實施的“三個規程”新標準,本著“政府為主體,公司做支撐,農民共參與”的基本原則,創新操作模式,按期圓滿完成國家交給的工作任務。改革后,社會成效開始顯現,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集體等共享該項改革形成的紅利。
關鍵詞 農村土地確權改革;新型農業經宮主體;村集體;共享改革紅利;土地適度規模經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
1 摸清了農民家庭承包土地現狀
通過確權實測,使村集體歷年來處于混亂狀態的農民家庭承包土地管理做到了“底清賬明”,農戶實種集體土地數量、類別、原因一目了然。依據多種地的不同原因和國家的政策、法律做出相應的處理。全區確權耕地面積達到133.5萬畝,比1998年承包合同面積多出14.4萬畝。主要成因是:一是應進98年合同而未進合同的多地,2.25萬畝。原因是園田地和飼料地約占10%,1.4萬畝;大畝分地小畝進賬、大壟分小壟進賬等,約占5.9%,面積0.85萬畝。此類情況的處理方式為完善98年合同面積,予以確權頒證。二是私自擴大種植面積多地,面積約占53%,7.6萬畝。原因是拱地頭多地、沿邊擴展多地等。此類情況普遍存在,且農戶多出面積較小,采取由現承包戶免費代耕的處理方式。三是違法多種地的情況,面積約占24%,3.5萬畝。原因是偏親向友多分地,侵占集體田間道、溝渠、樹床等公益設施用地,撿種其他不在家農戶承包田等。此類情況為違法取得,采取有償代耕或收回的處理方式。四是開荒地1.07萬畝,約占8%。按照《中共哈爾濱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關于農村新一輪土地承包工作中一些問題的處理意見》(哈農工委發【1997】10號)文件“經村同意的開荒地要嚴格執行原承包合同,待合同到期后由村收回統一管理。農民未經批準私自開墾的荒地,應由村集體收回,該退耕的退耕,該發包的發包,不存在經濟補償問題”的規定,我區嚴格按此文件處理:即:有合同的按合同執行,無合同的由村集體統一收回,按程序另行發包。通過確權第二階段問題處理,我區有償代耕地及開荒地平均預計按150元/畝測算收費,可增加村集體收入750余萬元。
2 推動了土地流轉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確權成果顯著特點是拉動土地規范流轉,帶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區土地流轉面積為29.38萬畝,其中萬畝以上流轉3個,千畝以上流轉25個。規范流轉的轉入方383戶,轉出方4186戶,面積為11.9萬畝,流轉費用為8745.3萬元。其中:區級平臺規范流轉的轉入方5個,轉出方949戶,面積為3.7萬畝,流轉費用為2078.6萬元;鎮級平臺規范流轉的轉入方253戶,轉出方2217戶,面積5.6萬畝,流轉費用為4494.18萬元;村級平臺規范流轉的轉入方125戶,轉出方1020戶,面積2.6萬畝,流轉費用為2172.52萬畝。農民家庭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到戶,從法律層面上給予了充分保障,農民放心流轉了自己的承包田,促進了我區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3 刺激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
由于土地確權推動了土地規模經營,催化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使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涌現了金京稻米聯合社、云林合作社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區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數發展到1583個(其中:合作社1001個、家庭農場102個、農業企業24個、種養大戶456個),比確權工作前翻了一番。實現區域內“千家合作社,百家農場”竟相發展的繁榮局面。
4 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應運而生
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的深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證功能顯現出來,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范,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需要進一步扶持,客觀上要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為了適應這一需要;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區、鎮(街)、村、組建立了四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網絡。區級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設立了“權證管理、信息服務、資信審查與合同鑒證、貸款服務、農保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登記、價格評估”等服務窗口,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一站式”服務。為解決土地經營權糾紛,區級按國家農業部的要求設立了仲裁庭、合議調解室、案件受理室和檔案會商室等“一庭三室”的調解仲裁機構。鎮(街)、村按區里要求普遍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室。每個村民小組配備一名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員。截止目前,通過區、鎮(街)、村、組四級服務網絡運作,全區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達5.08億元;共發布產權供求信息960條;規范并辦理鑒證流轉合同5278份;土地農業保險面積累計150萬畝;受理土地承包糾紛1072件,結案率達95%以上,其中,調解土地糾紛871件,仲裁土地糾紛201件。
5 鍛煉了農村干部隊伍
全區此次參與確權工作人員3850名,其中:區級各部門工作組人員52人,區級駐村干部138人,鎮村干部504人,村級誤工補貼人員756人,屯組工作人員972人,村級五老人員1428人,長期深入村級實地操作的鎮村人員占確權工作總人數的95%,鎮村一級在確權工作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關系著農村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廣大鎮村干部都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敢于擔當,在確權工作中埋頭若干,創造了一番業績。無論是入戶宣傳、調查核實、野外實測,鎮村干部都能與農民群眾面對面交流,耐心細致的講解確權政策,風雨不誤的深入一線工作,打消了農民存在的確權是否收費、是否收地、是否調地等思想顧慮。特別是鎮級主要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起早貪黑,深入一線,與機關干部、村屯工作人員一起下鄉,一起吃住。同時鎮村黨員干部、“五老”人員和公司技術員組成了工作小組,為了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夜以繼日深入一線開展入戶權屬調查和承包檔案整理工作。通過確權鎮村干部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工作前期,全區上下組織宣傳發動會議180余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余萬份,開展集中培訓95場次,培訓業務骨干近4千人。通過培訓,無論是區級主要領導,還是深入基層實踐的村屯干部都能成為確權工作專家。時勢造英雄!在這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改革中涌現出一批模范人物。其中:獲得國家農業部先進個人1名,區級提撥重用了3人,鎮(街)提撥重用的9人,村“兩委”換屆勝出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