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達勇
摘 要 如今第二、三產業蓬勃發展,而處于基本行業的第一產業農業卻進展緩慢,農民的收入也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而升值太多,這主要是由于農業本身的經營方式以及需要對市場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等要求對于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而言是件艱難的事情。他們往往有著較強的小農觀念意識,在農業生產中經常忽略與市場的聯系,習慣將個人與整個市場分割開來,這樣也就導致了對市場運轉規則模糊不清,處于被動地位,農產品銷量不高,農民收入難以增長。本文簡單地介紹了當前農民收入現狀以及進行新型農民培訓的必要性及方法。
關鍵詞 新型農民培訓;農民收入;貧富差距
引言
在當今任何產業競爭都十分激烈的社會前景下,人們對生活有高度要求,對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要素已經不再是滿足于多,而是更加注重質量和品質的內在要求。這對處于食物最基本行業的農業有著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人們要求農產品的質量要優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農民對生產技術的熟練以及創新改革,但大多數農民受教育水平有限,知識儲備不充分,視野狹小等特點都阻礙了農業的轉型發展。開展新型農民培訓是基于農民受教育范圍有限,技術無法跟進市場而考慮的,是使農民能夠熟練的掌握生產技能,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
1 農民收入現狀
當前由于農業難以跟進社會進程而進展緩慢,農民也受到市場難控性和對社會需求分析不清等多方面的影響,農民收入難以提高。農民收入現狀是由有多個角度得以分析的,并不是單一的因素影響[1]。先從農業生產成本上來看,近幾年我國生產農產品的原料價格逐漸上漲,但是生產成本的增加卻導致了農產品價格下降,這看似不符合常理,但卻使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造成這樣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強力試圖用降低成本的方式,達到促進銷量的目的,但是卻忽略了與此同時還應及時促進生產資源配置,提高質量。我國農民現狀目前還面臨著農民收入絕對量增長,增長率卻下降和工資性收入上升,家庭經營性收入下降等多方面的情況,在不知不覺中拉大了農民內部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的差距[2]。針對這些情況探究下去就會發現,每一種情況的產生都有農民自身對農業認知程度不高因素所導致的,農民面對問題產生時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法,由此導致農業生產不標準化,影響農業發展。
2 開展新型農業培訓的必要性
2.1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對農民進行新型農業培訓能夠讓廣大農民階層享受到知識的熏陶,使他們能夠在培訓教育中找到農業生產的正確方式,同時也增強了對市場機制運作規律的了解,從而做到在面臨一些農業生產問題的時候能有足夠的知識貯備,更加沉著冷靜地去面對。農民的生產技能得到提高,能夠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提高農民收入,能夠有效地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2.2 有利于新農村建設
當新型農業培訓使農民市場意識提高,帶來收入的增加時,對于農村的建設是個整體性的影響,農民收入增加,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從而能帶動整個農村的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3]。開展培訓還使農民的思想觀念得到提高,視野變得更加廣闊,看待各種問題時有著清晰的思路,有利于農村整體知識水平的提升,促進新農村建設。
2.3 提高農民的思想觀念
新型農業培訓是以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以及傳授相關農業知識為目的的,知識的獲取從另一個方面不僅僅讓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更加得心應手,同時對于農民突破傳統觀念,接受新事物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今許多農民由于農業收入不佳,而轉而涌現第二、三產業,導致城鎮人口集聚速度加快。但那些農民去到其他產業領域依然舉步維艱,這說明導致收入高低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產業本身,而是對產業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認知程度,開展新型農民培訓能夠有效地引導農民觀念轉變,對于他們職業選擇也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3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方案
3.1 堅持政府主導
我國基本的培訓方式主要分為企業培訓、社會機構培訓、政府教育以及學校教育,其中最應該被廣泛采用的是政府教育[4]。政府教育是真正以教育目的為主并且是最適合廣大農民的培訓方式,充分考慮到了農民生活經濟不佳等情況,對于培訓費用采用的是免收費制度,還會給前來參加培訓的農民經濟上的補貼,減少了農民參加培訓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農民加入培訓的積極性。堅持以政府主導大多渠道投資機制,能夠有效地解決資金利用率的問題,減少資金在流通中出現分配不合理的情況,能夠直接發放給有關農村使用,提高了培訓效率。
3.2 采用創新的培訓模式
在開展新型農民培訓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農民自身的特點以及局限性,培訓模式不能像傳統的那樣說教,而應該更加注重農業上的實際解決情況,培訓內容要根據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所遇問題而展開,要具有強烈的針對性,真正的讓農民有所收獲。同時也要考慮到農民出行問題,大部分農民居住在農村,出行交通十分不便,在培訓中要盡可能地就近安排,提高農民學習的便利度,要樹立全新的教育培訓理念。
3.3 合理分配勞動力資源
由于城鎮化進程加快,許多年輕的農民追隨著經濟發展潮流到城鎮中進行謀生,導致城鎮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而農村則剩余勞動力不足,長以此往,農村與城鎮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在開展新型農民培訓時要糾正農民去城鎮就能增長收入的觀念,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分配。
4 結束語
在產業競爭激烈的今天,農業所面臨的危機是來勢洶洶的,對于農民素質水平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開展新型農民培訓是能夠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是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在培訓過程中積極采用以政府為主導,創新的培訓方式來對廣大農民進行培訓,以此達到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牛輝. 黑龍江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問題研究[D]. 吉林大學, 2016.
[2]劉新智,劉雨松.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人力資本積累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J]. 當代經濟研究, 2016(6):69-78.
[3]吳穎惠.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研究[J]. 農業與技術, 2017, 37(10).
[4]王倩. 農業產業化經營視域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體系研究[D].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