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本文先在保障新聞真實性與提升新聞可讀性方面,對觀察藝術在新聞采訪中的作用進行總結,然后在輔助性采訪、導入話題以及維持、中止采訪等相關基礎上,對觀察藝術在基層新聞采訪中的實際應用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觀察藝術;新聞采訪;實際應用;基層新聞
在基層新聞的采訪之中,因為采訪環境比較復雜,采訪對象也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若是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沒有詳細觀察,則很難以抓住新聞的重點,這樣也就無法滿足觀眾閱讀和收看新聞的需求。因此,在基層新聞的采訪之中,必須要對觀察藝術進行充分應用,以此對新聞現場的環境和采訪對象進行觀察,保障基層新聞的真實性與全面性。因此,本文對觀察藝術在基層新聞采訪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觀察藝術在基層新聞采訪中的作用
所謂觀察,其是一種有目的和有計劃的知覺性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式。而在觀察藝術中,主要是對神態、語氣、肢體語言以及環境特征等進行觀察。將觀察藝術使用在基層新聞的采訪中,可以起到以下這些作用。
(一)保障新聞采訪真實性
在新聞采訪報道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障新聞真實性與時效性。就當前的環境來看,因為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信息產生的源頭比較多,有很多新聞都逐漸的夸張化,并且還存在著含糊不清的問題。因此,新聞采訪者要加強對新聞真實性的考察,通過對觀察藝術的運用,可以對信息的真偽進行辨別。而經過記者的直接觀察,可以把自己親眼看到的和聽到的事情全面的還原,以此保障新聞報道客觀性,獲得新聞受眾的支持與認同,同時也提升基層新聞采訪的真實性。
(二)提高新聞采訪可讀性
在特定時間中進行報道時,記者要對現場局勢進行細致化觀察,并且運用合適的方式對各種事件真相進行采訪與報道,保障新聞受眾可以經過新聞文字看到事件本質。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經過對觀察藝術的運用,對新聞現場的細節進行合理觀察,并且對一些固有的表達方式與修辭手法進行處理,這樣能夠有效解脫以前專業性播報模式的束縛,進而有效提升行為內容的可讀性,并且還能夠獲得更多行為受眾的支持。
二、觀察藝術在基層新聞采訪中的應用
(一)輔助性采訪
在基層新聞的采訪中,采訪對象說話內容可以直接反映出現場的信息,觀察的內容都是輔助記者進行采訪的。在新聞采訪中,采訪內容是最主要的內容,而采訪藝術的應用是為了便于記者獲得更多采訪內容。記者在新聞采訪中需要分清主要和次要,不能夠過于進行外在的觀察,卻忽視了實際內容。因此,在基層新聞的采訪中,要對觀察藝術進行輔助性運用,注意把控其中的尺度,進而保障新聞采訪的質量。
(二)導入話題
因為新聞采訪有著很強的公開性,采訪對象都想在公眾中有一個較好的形象,這樣就導致一些采訪對象在采訪時極易緊張,不能夠自如應對采訪,進而無法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所以,在基層采訪中,記者可以經過采訪對象的觀察導入相關的話題。基層新聞的內容比較關注民生,所以采訪對象通常是一些基層工作者或者是群眾等。比如,記者在采訪紡織業的時候,可以在采訪對象穿著基礎上進行閑聊,然后在衣服材料上導入紡織業的發展話題。通過這種方式,從被采訪者比較熟悉的話題入手,慢慢消除采訪對象的緊張心理,讓基層新聞采訪工作更加順利。
(三)維持采訪與中止采訪
新聞采訪是一個不可預測的過程,在其中可能會存在很多不可預測的問題和情況,很多被采訪者在采訪之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時,有時候會緊張無措,進而對整個新聞采訪的順利進行形成了影響。所以,記者在采訪的時候要隨時觀察被采訪對象的言語和舉止,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有效地引導,以此來維持新聞采訪。比如,記者在采訪的時候看到被采訪對象露出難色,或者是說話支支吾吾,無法繼續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就需要通過觀察判斷被采訪者的狀態,在恰當的時候進行合理地引導,不再繼續無休止地提問,讓被采訪對象可以慢慢地平靜下來。在很多情況下,被采訪對象因為面子上的原因,不方便直接回絕采訪,但是自身又是不愿接受采訪的,所以就會自然出現一些想要中止采訪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比如有些被采訪者會一直不斷的看表,看時間,或者是一直往外四周看,躲閃鏡頭等。在被采訪者出現這些行為時,記者就要留心觀察,判斷是否需要中止采訪。若是勉強進行采訪,不但無法獲取到關鍵和重要的信息,同時還有可能放被采訪者產生反感的興趣。這樣不但會影響新聞采訪的正常進行,從而還會影響新聞采訪的質量。
三、結束語
基層新聞更加注重真實性,是對基層環境與事件的報道。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時運用觀察藝術,可以保障新聞采訪的真實性與可讀性。經過對觀察藝術的應用,將其運用在輔助性采訪中,對被采訪者的觀察,以此導入話題,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維持采訪,或者是中止采訪。通過對觀察藝術的運用,保障基層采訪新聞的質量,為新聞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信息。
參考文獻:
[1]余冬云.觀察藝術在新聞采訪中的運用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7 (12):233-233.
[2]扈恒波,王智慧.觀察藝術在新聞采訪中的運用[J].視聽,2016 (12):103-104.
[3]吳長彬.觀察藝術與基層新聞采訪[J].新聞研究導刊,2017 (02):47.
[4]仲欣.“采”基層新聞要素“訪”新聞活力能量[J].記者觀察,2018 (0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