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曹歡歡 李輝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60例進行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常規護理和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均比護理前效果好,且觀察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和肢體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腦梗塞患者臨床中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均得到顯著提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早期護理干預;腦梗塞;語言康復;肢體康復;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8052118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因此人們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導致患者身體的發病率越來越高[1]。其中腦梗塞疾病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病情嚴重者將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喪失語言、肢體功能。目前,腦梗塞疾病主要發病于中老年群體,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各個器官出現退化,血液循環減弱,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容易發生腦梗塞現象[2]。基于此,本院在臨床治療期間對患者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提升。以下是本院具體的分析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腦梗塞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9~75歲,平均(60.1±3.4)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6~78歲,平均(62.8±2.6)歲。兩組患者上述各項資料情況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本研究資料可比。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和用藥指導,并對患者實施常規功能訓練。
觀察組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1)心理護理:患者在發生腦梗塞疾病后,由于患者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喪失,因此患者的心理狀態比較消極,情緒變化比較大,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變化,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認識到早期護理干預的作用,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2)體位護理:腦梗塞患者在患病期間因肢體功能障礙等原因需要長期臥床,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的體位實施護理,并采取相應的護理訓練,例如幫助患者伸肘、屈膝、髖稍內旋等訓練,增加患者肢體部位血液循環,提高肢體功能恢復速度,在實施肢體訓練或者臥床休養期間,患者頭部不宜過高,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頭部保持在適度位置;3)語言訓練:語言是患者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實施語言功能訓練期間從簡單的單詞訓練入手,或者指導患者識記護理人員的名字,護理人員每天定時訓練患者發音,在患者語言功能有好轉的情況下,增加句子訓練,或者為患者播放廣播提高患者語言功能;4)飲食護理干預:飲食均衡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身體恢復的速度,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飲食營養搭配、生活習慣等進行詳細了解,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纖維、低脂食物,以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確保患者能夠具備營養均衡的飲食方案。
1.3 觀察指標
根據功能評定標準對患者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進行評價,語言功能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能力,肢體功能主要包括上肢、下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兩項總分各為100分,60分以下為不良。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均采取(±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統計結果差異明顯,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語言情況、肢體情況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語言、肢體功能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3 討論
近些年,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口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許多中老年疾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其中腦梗塞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和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腦梗塞疾病主要與中老年患者長期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對健康的觀念等有非常密切的聯系[3]。為了提高腦梗塞疾病的臨床效果,目前臨床中主要采用護理措施,對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實施訓練,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提升[4]。基于此,本院臨床中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進行訓練,提高患者的各項功能,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對30例腦梗塞患者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早期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前預防患者功能喪失,控制患者病情惡化,進而提高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速度。早期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從心理、語言訓練、肢體訓練、飲食等方面加強護理,由于老年患者長期臥床休養,在喪失語言、肢體功能的情況下,他們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情緒變化比較大,對身體康復不利,而心理護理能夠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也能穩定患者病情;采用語言訓練和肢體功能訓練,能夠提高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速度。患者在語言訓練、肢體功能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自身功能的恢復和變化,自信心會逐漸增加,同時也能提高老年患者臨床依從性,患者在訓練過程中看到了希望,他們的配合積極性將顯著提升,患者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得以恢復,最終提高患者了的生活質量[5]。飲食護理是患者臥床休養期間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老年患者長期休養,運動量下降,而身體需要充分的營養,為此,需要額外補充均衡的營養,才能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間需要攝取均衡的營養,進而提高患者身體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在腦梗塞患者臨床中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均得到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顯著提升,值得在臨床中繼續探索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玉娜.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9):335.
[2] 杜文晶.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3):235,239.
[3] 周妤.探究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01):152-153.
[4] 席紅.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136,138.
[5] 于華.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01(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