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杰
【摘 要】 目的:探討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采用平沖化瘀通絡法+灸法進行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進行隨機分組研究,按照臨床護理方案將其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每組患者分別為48例。單一組采取芬必得布洛芬緩釋膠囊進行治療,聯合組則采取平沖化瘀通絡法+灸法進行聯合治療,觀察并對比單一組和聯合組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不同時點的疼痛評分。結果:聯合組的治療有效率45例(93.75%)顯著高于單一組的36例(75.00%),各組治療前的疼痛評分并無十分顯著的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1個、2個以及3個月經周期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單一組,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給予平沖化瘀通絡法+灸法進行聯合治療,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還能夠達到十分理想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平沖化瘀通絡法;灸法;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
文章編號:WHR2018052137
目前,臨床上通常采取止痛藥物、手術以及激素等藥物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的治療,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在5年內的復發率可達40%,并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近幾年來,伴隨我國臨床醫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和發展,采取單一的西醫治療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目前,臨床上通過采取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采取平沖化瘀通絡法+灸法進行聯合治療,治療效果顯著[1],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經過患者同意后開展研究,抽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進行隨機分組研究,按照臨床護理方案將其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每組患者分別為48例。單一組的最大年齡為45歲,最小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30.14±5.48)歲;最短病程為6個月,最長病程為10年,平均病程為(3.35±2.24)年;聯合組最大年齡為45歲,最小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30.68±5.67)歲;最短病程為6.5個月,最長病程為10年,平均病程為(3.74±2.63)年。各組患者的年齡和病程等基線資料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治療方法
單一組采取芬必得布洛芬緩釋膠囊進行治療,每天1粒。
聯合組則采取平沖化瘀通絡法+灸法進行聯合治療。點燃艾灸,分別在患者關元穴已經三陰穴進行艾灸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腹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患者宮寒的癥狀,達到通經絡的治療效果。與此同時,加以平沖化瘀通絡法進行聯合治療,由15g桂枝、10g麥冬、10g青陽參、10g桔梗、6g丹皮等中藥藥劑所構成。對于非經期的患者而言,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體質不同,在此基礎上,對于不孕患者加以杜仲以及菟絲子等藥劑,進而達到改善緩則和腎虛的治療效果;對于經期較長的患者而言,則需要加入田七;對于肝氣郁結的患者而言,則需要加入適量的柴胡等。水煎服,分別于每天早晚服用。90d為1個療程。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單一組和聯合組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不同時點的疼痛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和指標,如:治療效果以及疼痛評分等,均需要利用SPSS 21.0軟件包開展統計學的處理和核驗,通過計算和對比各個組間的數據后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對
聯合組的治療總有效45例(93.75%)顯著高于單一組的36例(75.00%),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的疼痛評分比對
各組治療前的疼痛評分并無十分顯著的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1個、2個以及3個月經周期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單一組,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女性疾病,其作為一種常見病、疑難病,發生幾率可達10%~15%左右。
經過臨床研究認為,大約60%~80%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存在痛經或者不孕的癥狀,除此之外,性交痛、排便痛以及盆腔痛等癥狀也較為常見,若未采取及時的治療,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痛經作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最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西藥作為傳統的治療方法,雖然能夠獲取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長期服用將會引發患者的肝腎損傷,長此以往降低患者的抵抗能力,因此,西醫治療難以治本[3]。本次研究經過分析和處理得出以下結論:聯合組的治療總有效45例(93.75%)顯著高于單一組的36例(75.00%),治療后聯合組1個、2個以及3個月經周期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單一組,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近幾年來,臨床上通過采取平沖化瘀通絡法進行治療,其具有溫和持久的特點,不僅能夠避免對于患者造成額外的損傷,同時,還能夠提高治愈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復發率,在進行實際治療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調節患者的身體體質、改善宮寒,同時,還能夠糾正患者的肝氣郁結癥狀[4]。其中,桂枝能夠達到經閉痛經以及散寒止痛的治療效果;白芍能夠達到調節月經、養血調經的治療效果[5]。加之灸法進行聯合治療,能夠達到徹底治愈的效果,更加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
概而總之,通過采取平沖化瘀通絡法+灸法進行聯合治療,不僅能夠提高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反應。
參考文獻
[1] 孫萃,魏郁清,王淼,等.補腎序貫結合活血化瘀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痛經的臨床療效及對CA125、PGF2α、OT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6,11(11):2263-2266.
[2] 梁瑞寧,施旻,占詩艷,等.平沖降逆方對裸鼠人子宮膜異位癥模型凋亡及TnF-α、IL-8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37(08):979-984.
[3] 許彩鳳,張翌蕾,奎靖,等.中藥灌腸聯合貼敷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42例[J].西部中醫藥,2016,29(06):114-115.
[4] 林靜,王志美,徐洋,等.活血化瘀湯聯合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7,38(11):1546-1547.
[5] 黃潤強,黃麗,楊洋,等.丹參酮ⅡA聯合溫陽化瘀法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血清P53,P21,MDM2水平的影響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35):6898-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