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楠 趙艷姝 朱鶴 王娟 付忠澤 張繼東
【摘 要】 目的:探討內鏡下美蘭標記與金屬夾標記在胃腸道腫瘤患者外科手術中的使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胃腸道腫瘤患者,共64例,將其以數字隨機表法的分組形式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使用內鏡下美蘭標記法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內鏡下金屬夾標記法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吻合率及手術相關臨床指標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中吻合率為,對照組術中吻合率為,兩組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48.27±5.28)min、術中出血量(39.28±3.29)mL、住院時間(7.12±1.34)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80.13±11.32)min、(89.28±12.14)mL、(12.93±3.37)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合并胃腸道腫瘤患者行內鏡下金屬夾標記法進行定位準確率高,可極大程度減少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痛苦。
【關鍵詞】 美蘭標記;金屬夾標記;糖尿病;胃腸道腫瘤
文章編號:WHR2018092038
隨著近年來國人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逐年提高,該疾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患者常因內分泌紊亂而出現其它器官的病變,其中腸道腫瘤是較為常見的一種[1]。以往對于糖尿病合并腸道腫瘤患者臨床中常采用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由于腸道解剖結構較為復雜,故能否精準對腫瘤位置進行定位對治療效果影響極大[2]。目前臨床中常使用內鏡或鋇餐灌腸造影對該類患者進行術前定位,但效果不盡人意[3]。為探究更為合適的定位手段,本研究特選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合并胃腸道腫瘤患者,分別采用內鏡下美蘭標記及金屬夾標記進行術前定位,旨在討論更為合適的術前定位方法,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胃腸道腫瘤患者,共64例,將其以數字隨機表法的分組形式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5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44.37±4.18)歲,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19例;對照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4例,年齡41~66歲,平均年齡(43.28±5.12)歲,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18例。兩組患者于性別、年齡、糖尿病分型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進行本次研究,所有入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組及排除標準
入組標準:符合第八版《內科學》中糖尿病診斷標準者;無其它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無精神疾病伴發,依從性良好者。
排除標準:伴發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者;伴發相關精神疾病,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外科手術進行腫瘤切除治療,對照組患者術前行內鏡下美蘭標記法進行定位:患者取平臥位,局麻后于內鏡下定位病灶所在區域,使用注射器注入0.1~0.2mL美蘭作為手術范圍指示劑。觀察組患者術前行內鏡下金屬夾標記法進行定位:對患者行內鏡檢查,發現病灶后用金屬夾推進器緊貼病灶上、下緣置入2~4枚,完成后退出內鏡,行立位腹平片檢查,金屬夾顯影處即為腫瘤所在區域。
1.4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吻合率及手術相關臨床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吻合率對比
經手術證實,觀察組患者術中吻合率為96.9%(31/32),對照組患者術中吻合率為78.1%(25/32),兩組對比,觀察組吻合率明顯高與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對比
對兩組患者手術過程相關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48.27±5.28)min、術中出血量(39.28±3.29)mL、住院時間(7.12±1.34)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80.13±11.32)min、(89.28±12.14)mL、(12.93±3.37)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其中胃腸道腫瘤相關疾病是其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據統計,糖尿病患者患胃腸道腫瘤幾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是該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4]。
胃腸道腫瘤患者早期多無明顯表現,隨著腫瘤的不斷生長,中晚期患者多表現為消瘦、排便形狀改變及便血等。目前臨床中常采用開腹手術對該疾病患者進行治療,但由于該方法切口較大,手術時間長,極易對患者病灶周圍組織產生影響,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產生,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下微創手術也愈發成熟,該術式對患者創傷較小,可極大程度減少并發癥的產生,對于早期或微小的腫瘤治療效果極佳。但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內鏡手術由于缺乏施術者手部的觸覺,對于腫瘤的定位較為困難,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腫瘤體積過小而無法準確定位致使手術時間延長或手術不徹底等情況時有發生[5]。為克服上述缺陷,有學者提出使用腸鏡對腫瘤到肛緣的距離進行測量或術中進行超聲等輔助檢查定位,但前者經常會因腸管的膨脹產生誤差,后者則需要探查較長時間,甚至部分患者無法定位病灶,仍需開腹進行探查[6]。
美蘭標記法及金屬夾標記法均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定位技術,其中美蘭標記法是于術前對患者行內鏡檢查,并將美蘭注射至病灶區域進行定位,為手術提供引導。金屬夾以往臨床中常用于消化道出血時對血管進行夾閉,可有效地鉗夾組織并固定,操作簡單,并發癥較少。金屬夾標記法是利用其在X線下的不透光性,對腫瘤所在部位進行鉗夾,后經由X線掃描對病灶進行定位,對于部分病灶較小不易探查的患者,可使用金屬夾對其進行鉗夾,術中經由觸摸尋找金屬夾可輕易的確定病灶部位,可極大程度上提高手術成功率[7]。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分別于術前采用美蘭標記法及金屬夾標記法進行定位,并對手術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到如下結論:經手術證實,觀察組患者定位吻合率(96.9%)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吻合率(78.1%),差異顯著,該結果表明,于術前使用金屬夾進行定位,可更為準確地對手術進行指導,提高了手術的準確率;同時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該結果提示,術前使用金屬夾標記法進行定位可有效提高手術效率,減少患者痛苦,與以往文獻報道基本一致[8]。
綜上所述,對胃腸道腫瘤患者行內鏡下金屬夾標記法進行定位準確率高,可極大程度減少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痛苦。
參考文獻
[1] 梁冬生.金屬夾標記定位在結腸腫物外科手術術前準備中的應用[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9,14(03):198-199.
[2] 姚鑒,王昌雄.內鏡黏膜下染色聯合金屬夾標記定位用于切除結腸病變ESD術后殘留病灶37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04):224-225.
[3] 洪光晨,許從志,宋培鐸,等.美蘭標記直視下切除擴張乳管治療乳頭溢液[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9,18(05):537.
[4] 魏婭.美蘭標記乳膠環套扎手術治療78例乳頭溢液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1,24(02):154-155.
[5] 許捷鴻,易宏,杜凌,等.大腸癌術前結腸鏡下金屬鈦夾標記聯合腹平片定位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藥,2010,50(40):19-21.
[6] 楊松,劉維平,李紅靈,等.內鏡下放置金屬夾后長期存留在消化道的影響[J/OL].中國內鏡雜志:1-8.
[7] 田曉鋒,管志峰,杭達明.內鏡下金屬鈦夾標記在早期食管癌放療前定位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01):93-95.
[8] 姚鑒,王昌雄.內鏡黏膜下染色聯合金屬夾標記定位用于切除結腸病變ESD術后殘留病灶37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04):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