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蘭蘭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兒川崎病中運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阿司匹林治療并實施相應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川崎病小兒患者,選取時間段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數為66例。通過隨機數字法分組,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患兒接受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患兒接受阿司匹林以及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療,同時對兩組患兒實施開展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中患兒的手足發熱、粘膜充血、手足腫脹、頸淋巴結等癥狀消失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針對川崎病小兒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以及人免疫球蛋白聯合治療效果良好,病情改善時間更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人免疫球蛋白;川崎病;護理干預;阿司匹林;癥狀
文章編號:WHR2018052140
川崎病(KD)是一種急性發熱出疹性多系統器官受累的疾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可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病變[1]。目前臨床相比以前僅僅以阿斯匹林(ASP)為主的抗凝、抗炎和對癥治療的模式,結合了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有明顯效果,本次研究報告其臨床觀察及護理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川崎病小兒患者,選取時間段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數為66例。通過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觀察組男17名,女16名,年齡2~8歲,平均年齡為(5.92±0.47)歲;對照組中男性15名,女性18名,年齡2~7歲,平均年齡為(4.85±1.11)歲。組間患兒的基線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患兒住院病程為5~9天,平均病程7.2天,觀察組給予IVIG400mg/kg,最初以滴速0.6~1.2mL/(kg·h)滴30min,后滴速改為2.4mL/(kg·h),同時用50mg/(kg·d)阿斯匹林,退熱后改為10mg/(kg·d)。對照組患兒僅予以相同劑量的ASp治療,不給予IVIG。
1.2.2 護理方法 1)藥物使用護理[2]。在用藥前要檢查藥品性狀、有效期等情況,確認藥物容器完整且密封。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種血制品,存在易污的染特性,保證輸注過程的無菌操作,保證50mL/h的滴速,注意過敏反應出現,其包含惡心、嘔吐、心悸、胸悶等表象。高熱、寒顫的現象會在輸入人免疫球蛋白時出現,飯后按時服用阿司匹林并結合物理降溫可緩解癥狀,同時觀測體溫,是否有胃腸道出血的血常規變化,控制人免疫球蛋白輸入速度,可適當降低,體溫恢復正常后方可復原。輸注人免疫球蛋白時,選擇靜脈血管時盡量選擇筆直粗壯、彈性好的,并使用留置針,人免疫球蛋白pH=4,會刺激血管,要保證針芯在血管內在進行輸注。人免疫球蛋白擁有較高價格,為減少浪費,應提高使用率,因此在輸注前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充滿輸液器,以排出空氣,為提高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率,可繼續滴注5%的葡萄糖注射液,宜可使輸液通暢。由于一次配置可能存在浪費的情況,可以通過分瓶輸入避免浪費,任何藥物都不能在輸注時加入,尤其避免同一條靜脈輸入氧哌嗪青霉素、頭孢哌酮鈉。人免疫球蛋白開啟即用,未使用完的不能重復使用,應作報廢處理。由于人免疫球蛋白在冰箱內以2℃~8℃保存,直接輸注會使外周血管收縮,引起的全身應激反應有寒顫、發冷等,因此應在常溫下放置10~20min后使用[3]。
2)確保患兒的生命體征正常無不良反應。時刻關注患兒生命體征,一般用心電監護儀,同時觀察患兒有無不良反應現象。通常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會存在多種過敏現象,包括有面部潮紅、腫脹、惡心嘔吐、腹痛、血壓降低、呼吸急促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失去意識或死亡。當發現有嚴重不良反應時,立刻停止對患者用藥[4]。
3)體征、飲食的護理。護士要時刻關注患兒體溫情況,定時檢查,針對高熱應該給予物理降溫,退熱劑不可隨意發放,要按醫囑進行使用,保持24℃~26℃的室內溫度,確保室內通風。要定時整理床鋪,保持清潔干燥,皮膚要保持清潔,貼身衣物要選擇柔順干凈的,對皮膚的刺激要盡可能降到最低。抓撓會使皮疹部位和痂皮出血、引發感染,所以要及時修剪指甲,痂皮應盡量等待其自然脫落,不應強行撕脫。若需剪除,要用消毒的剪刀,避免出現感染。保證每日擦洗皮膚,擦洗時用紗布或毛巾,為避免擦傷,此時動作要小。面對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為防抽筋要看情況及時使用鎮定劑。面對眼球結膜充血的患兒,保證光線舒適,用眼適度,避免疲勞,可使用氯霉素滴眼液。面對有口唇干燥、出血、潮紅、結痂、口腔黏膜充血現象的患兒,進食后要保證口腔清潔,每日要保證沖洗2次口腔,沖洗時可采用0.9%的氯化鈉溶液。在清淡的基礎上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可選擇流食或半流食,但要保證豐富熱量、維生素及蛋白質的含量,多喝水和果汁也有很大益處[5]。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兒治療后的癥狀消失時間差異,主要癥狀包括手足發熱、黏膜充血、手足腫脹、頸淋巴結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數值表示,比較用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組間比較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治療后對比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差異,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兒的手足發熱、黏膜充血、手足腫脹、頸淋巴結等癥狀消失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川崎病患者主要是幼兒,屬于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世界上對川崎病病因尚無定論。皮疹、發熱、口腔黏膜充血、眼結合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腫、頸部非膿性淋巴結腫大、掌拓紅斑此類癥狀等均為川崎病臨床癥狀范圍,患兒心肌梗死、猝死就是其嚴重情況下冠狀動脈受損傷所致,是幼兒后天性心臟病罪魁禍首,對小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當前臨床上對川崎病治療方法普遍使用阿司匹林口服以及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而在利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幼兒川崎病的過程中,通過對患兒生理以及日常飲食等各方面護理,有效保證生命體征正常,消除不良反應,實施科學合理的輸液速度和操作環境無菌,可提升療效。
參考文獻
[1] 張英姿,付潔,鄧云霞,等.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川崎病強化護理的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33).
[2] 夏川江.參附注射液聯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31(06):834-837.
[3] 姚凌嵐.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川崎病不良反應觀察與護理[J].現代養生,2017,(18):92-92.
[4] 曹珊,李靜,周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小兒川崎病的療效觀察[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03(11):57-58.
[5] 張連連.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小兒川崎病的效果觀察及護理干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