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珠
【摘 要】 目的:分析進行產前護理教育對于初產婦分娩的認知以及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定期前往本院進行產前檢查的130例初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產婦分成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各65例。對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對觀察組產婦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結合開展產前護理教育。對比兩組產婦對于分娩方面的認知情況以及最終分娩的方式。結果:對于產婦的分娩態度、知識認知以及產時的應對行為的得分上,觀察組對比對照組各項均顯著更高。產婦最終分娩方式的對比上,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的意義,其中觀察組的陰道產率對比對照組顯著更高(P<0.05)。且其中觀察組產婦因社會因素所致剖宮產率對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結論:應用產前護理教育對于初產婦提高其分娩認知以及自然分娩率方面有顯著的效果,該護理措施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產前護理教育;初產婦;分娩認知;分娩方式
文章編號:WHR2018061020
分娩是作為胎兒脫離母體并成為獨立個體的整個過程,是一種健康且自然的生理過程[1-2]。在一般情況下,產婦都具有進行自行分娩的能力。當前由于受到多因素影響,產婦對于分娩的結局亦不盡相同。因此,對于初產婦進行產前護理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本研究主要分析進行產前護理教育對于初產婦分娩的認知以及分娩方式的影響,具體的報告內容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定期前往本院進行產前檢查的130例初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產婦分成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各65例。其中,觀察組產婦的年齡23~33歲,本組平均年齡為(27.75±3.15)歲,產婦的孕周37~41周,本組平均孕周為(38.47±1.53)周;對照組產婦的年齡23~33歲,本組平均年齡為(27.89±3.24)歲,產婦的孕周37~41周,本組平均孕周為(38.17±1.79)周。兩組產婦的年齡以及孕周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未見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同時,研究納入的對象均排除存在陰道分娩的禁忌證、合并妊娠并發癥、精神類疾病等。同時研究均經過產婦本人同意且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包括進行定期身體檢查、結合飲食護理以及產褥期的護理干預等。觀察組產婦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結合開展產前護理教育。先由本院產科的護士長以及主治醫師、相關護理工作人員等共同組建產前教育小組,同時對觀察組產婦進行產前教育。具體的教育內容包括心理干預以及健康教育等。
1)實施心理干預:多數初產婦在進行分娩前對于分娩的知識了解相對較少或因擔心胎兒生長發育的問題等,可能會導致產生緊張以及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多與產婦進行針對性的溝通,充分地讓產婦了解到分娩是自然且健康的一個生理過程,對于分娩無需過度擔心也不能緊張;同時對產婦介紹關于本院的先進分娩技術、設施以及良好醫療環境等,充分提高產婦的分娩信心,降低其恐懼感。充分了解產婦的整個心理變化過程,針對各產婦不同的性格采取個性化心理干預,充分地提高其對于分娩的信心等。
2)實施健康教育:實施健康教育內容中主要包括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期所需要進行了解的相關知識、孕期的營養需求、分娩的技巧、分娩過程各項注意事項及產后的康復知識等。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地讓產婦了解并掌握懷孕以及分娩的各階段知識內容。同時,充分指導產婦進行產前的體操訓練、呼吸訓練以及肌肉活動訓練等內容。健康教育過程結合給予產婦宣教知識手冊,讓產婦得到更加充分的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通過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對產婦關于分娩認知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具體包括產婦的分娩態度、知識認知以及產時的應對行為等內容;觀察產婦的分娩方式以及記錄其中行剖宮產的具體原因。
1.4 數據分析
研究所得的數據通過SPSS 16.0統計學軟件包展開分析,評分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其他資料以百分率(%)進行表示,組間行t檢驗或者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的顯著性,且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認知情況
對于產婦的分娩態度、知識認知以及產時的應對行為的得分上,觀察組對比對照組各項均顯著更高,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以及剖宮產的原因
產婦最終分娩方式的對比上,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的意義,其中觀察組的陰道產率對比對照組顯著更高(P<0.05)。且其中觀察組產婦因社會因素所致剖宮產率對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通常產婦進行初次分娩時,其對于分娩的知識了解相對較少,同時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恐懼感與緊張感,加上產婦的家屬對于胎兒本身的極度重視,產婦會因此承擔更大的壓力[3]。除此之外,分娩疼痛也會導致許多初產婦不愿意進行自然分娩。然而自然分娩作為一種自然且健康的生理過程,臨床上更加提倡進行自然分娩。因此,需要對產婦進行產前護理教育,充分地讓產婦了解到關于分娩的相關知識并且及時地疏導其不良情緒,充分使其焦慮以及恐懼心理得到緩解,并為產婦的順利分娩打下基礎。此外,不少的產婦因畏懼疼痛會選擇進行剖宮產,但是剖宮產作為一種創傷性極大的手術操作,其操作過程極可能出現手術并發癥,在術后進行再次妊娠時瘢痕子宮出現妊娠破裂的風險相對也會提高,因此剖宮產不利于產婦的身體康復。通過對初產婦進行產前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產婦對于自然分娩方面的認知,并讓產婦充分了解到進行自然分娩的好處,從而有效控制剖宮產率。
本研究發現,對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對觀察組產婦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結合開展產前護理教育。對于產婦的分娩態度、知識認知以及產時的應對行為的得分上,觀察組對比對照組各項均顯著更高,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的意義。產婦最終分娩方式的對比上,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的意義,其中觀察組的陰道產率對比對照組顯著更高(P<0.05)。且其中觀察組產婦因社會因素所致剖宮產率對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
綜上所述,應用產前護理教育對于初產婦提高其分娩認知以及自然分娩率方面有顯著的效果,該護理措施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劍晶.對初產婦實施產前護理教育改善分娩認知和分娩結局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36):113-114.
[2] 吳修碧.產前護理教育對初產婦分娩認知和分娩結局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04):192-193.
[3] 羅青.產前護理教育對初產婦分娩認知和分娩結局的影響探討[J].醫藥前沿,2017,07(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