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與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的差異。方法: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孕婦,共130例,按照患者選擇的分娩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觀察組患者選擇無痛分娩的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產程時間和宮縮疼痛程度及產后出血量進行對比。結果:對比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和產后出血量,觀察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為(3.94±1.53)d,低于對照組產婦的第一產程時間(8.13±1.94)d;觀察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為(208.32±39.21)mL,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產后出血量(230.12±40.13)mL。對比兩組產婦的宮縮疼痛程度,觀察組產婦的無痛比例為86.15%,高于對照組產婦的18.46%,觀察組產婦重度疼痛為1.54%,低于對照組產婦的重度疼痛所占比率(13.85%),以上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痛分娩明顯比自然分娩產婦及產程的臨床效果好,建議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自然分娩;無痛分娩;臨床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8061049
分娩是指胎兒脫離母體成為單獨個體的過程,共三個過程,分別為宮口擴張期、胎兒娩出期、胎盤娩出期[1]。隨著醫學水平的上升,越來越多的產婦希望分娩時在不影響胎兒和產婦安全和健康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疼痛。現階段正在尋找安全有效的鎮痛方法和藥物,且鎮痛方法和藥物在臨床上已經得到推廣[2],本研究探究自然分娩和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孕婦,共130例,按照其選擇的分娩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無痛分娩,對照組患者采用自然分娩。兩組孕婦年齡20~35歲,對照組孕婦的平均年齡為(25.4±6.7)歲,平均孕周為(8.9±0.7)周;觀察組孕婦的年齡為(26.3±7.2)歲,平均孕周為(9.0±0.6)周。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高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患者為即將分娩的孕婦;2)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患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2)患者患有精神病史、過敏史。本次研究符合醫院倫理會的要求。
1.2 方法
1.2.1 自然分娩 對照組患者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患者不采用任何鎮痛方式或者藥物進行分娩。
1.2.2 無痛分娩 觀察組患者采用無痛分娩的方式[3],在孕婦宮口開到2cm以上后,讓產婦頭膝屈曲側臥在病床上,在L3-4間隙進行常規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產婦骶骨置管4cm左右,規定置管,給予產婦注射1%的利多卡因和2mL實施麻醉,之后根據產婦的體重注入0.125%的羅哌卡因5~9mL,之后根據產婦的疼痛程度予以注射,直至產婦宮口全開后停止注射。
1.3 評價指標
產婦疼痛程度劃分:1)無痛 產婦表情自如,無腹痛感;2)輕微疼痛 產婦并無不適感,無痛苦的表情,稍微感到腹痛、腰酸;3)中度疼痛 產婦表情痛苦、出汗,時而呻吟,會感到明顯的腹痛感,產婦面部出現出汗、痛苦表情;4)重度痛苦 產婦表情痛苦、面部出汗、惡心嘔吐、腹痛難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研究中得到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計量結果如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和宮縮疼痛程度等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產程時間和產后出血量對比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第一產程的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產后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宮縮疼痛程度對比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無痛程度高于對照組,輕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均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分娩是指胎兒脫離母體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是每個胎兒和母親都必須經歷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水平的提高,產婦不在滿足于僅僅保證生命的安全延續,同時希望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痛苦[4]。現階段醫學上已研究出部分鎮痛方法和藥物,減少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疼痛[5]。本研究探究自然分娩和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對比。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生產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產婦,共130例,按照產婦的生產方式將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自然分娩,觀察組患者采用無痛分娩。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和宮縮疼痛程度,將兩組患者進行對比發現,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第一產程時間更短,第一產程是指有規則的宮縮開始到宮口開全(約為10cm)。這個階段初產婦約需11~12小時,經產婦約需6~8小時,這是整個過程中時間最長的產程。觀察組患者產后出血量更少,宮縮疼痛程度更低,觀察組患者的無痛較對照組患者高,輕微疼痛較對照組患者低,重度疼痛較對照組低,重度疼痛較對照組患者低,以上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應用無痛分娩的產婦的心情和身體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產婦的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產婦[6]。
綜上所述,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優于自然分娩,建議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曉芬.關于無痛分娩和自然分娩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8,(03):87-88.
[2] 李霞,田序華,李金英,等.腰硬和導樂分別聯合無痛分娩對自然分娩率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5):134-135,1674-3296.2014.25.123.
[3] 李桂艷.無痛分娩和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6,(17):99-100.
[4] 楊麗,史宏暉,朱冬菊,等.自控鎮痛無痛分娩與傳統陰道分娩對盆底組織功能近期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04):122-125.
[5] 張愛英,呂慧,吳芳芳,等.認知行為干預對無痛分娩初產婦妊娠壓力、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7,(16):1387-1389.
[6] 張瑞梅.無痛分娩對降低剖宮產率的價值及對剖宮產指征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0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