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晶晶 段紅芳
【摘 要】 目的:探討免疫球蛋白在乙肝診斷中的檢測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乙肝患者,分為慢性重型乙肝組(63例,A組)及慢性乙肝組(87例,B組),同時選取61例健康體檢者為C組,檢測對比三組的IgA、IgG、IgM水平,A、B組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結果:三組的IgA、IgG、IgM水平對比有統計學意義,A組明顯高于B組,B組明顯高于C組,P均<0.05。150例乙肝患者經對癥治療后,改善者102例,非改善者48例。改善組的IgA、IgG、IgM水平明顯低于非改善組,P<0.05。結論: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可用于乙肝的診斷,且可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IgA;IgG;IgM;乙肝;病情嚴重程度
文章編號:WHR2018082510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會導致患者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較強的傳染性,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中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后[1],因此,乙肝患者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免疫球蛋白具有抗體活性,結構是一種四肽鏈分子,可特異性地結合抗原發揮免疫效應,對體液的免疫應答產生介導作用,其在血清中的主要成分為IgA、IgG、IgM,對機體早期免疫具有重要作用,其可有效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2]。因此,本文作者探討了免疫球蛋白在乙肝診斷及病情判斷中的作用,以為臨床乙肝診治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乙肝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由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分會制定的《慢性乙肝防治方案》中關于乙肝的診斷標準[3]。其中慢性重型乙肝者63例,為A組,慢性乙肝者87例,為B組。選取61例健康體檢者為C組。三組的性別、年齡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1.2 方法
A、B、C三組患者均行免疫球蛋白檢測,清晨空腹時取靜脈血3mL于抗凝管中,1h內以3000r/min的速度在離心機中離心10min,保存于-20℃冰箱中,采用西門子BnII,用散射免疫比濁法檢測IgA、IgG、IgM水平。A、B組患者給免疫調節藥物等對癥治療,根據《慢性乙肝防治方案》中的療效評價標準判定療效[4],痊愈+有效為改善組,無效+惡化為非改善組。
1.3 觀察指標
1)觀察A、B、C三組的IgA、IgG、IgM水平;2)觀察A、B組患者治療后的IgA、IgG、IgM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
三組的IgA、IgG、IgM水平對比有統計學意義,A組明顯高于B組,B組明顯高于C組,P均<0.05。見表2。
2.2 A、B組患者治療后的IgA、IgG、IgM水平對比
150例患者治療后,改善者102例,非改善者48例。改善組的IgA、IgG、IgM水平明顯低于非改善組,P<0.05。見表3。
3 討論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較高,青壯年、兒童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侵犯對象,乙肝主要表現為肝臟炎性病變,會引起機體器官受損,在疾病早期,多表現為惡心、食欲不振等癥狀,不易診斷,且具有難治愈、易復發的特點,其早期預防、診治具有重要意義[5]。有研究發現,乙肝病毒引起肝損害時,會導致機體出現免疫反應,引起肝細胞受損,免疫球蛋白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種抗體活性蛋白,肝功能受損后,會引起免疫球蛋白上升,可作為乙肝患者早期診斷的檢驗指標[6]。
表2結果表明,三組的IgA、IgG、IgM水平對比有統計學意義,A組明顯高于B組,B組明顯高于C組,表明隨著乙肝病情的增加,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逐漸上升,可能是由于患者發病后,機體中的肝細胞出現壞死現象,而隨著乙肝病毒的不斷復制,其持續存在于體內,會激活多克隆B淋巴細胞,導致免疫球蛋白升高;同時由于乙肝患者的肝細胞枯否細胞出現障礙,使得機體無法清除抗原引起的免疫球蛋白[7],從而也使得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健康人群。
表3結果表明,改善組的IgA、IgG、IgM水平明顯低于非改善組,表明乙肝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后,病情改善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降低,說明檢測免疫球蛋白可用于判斷乙肝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可用于乙肝的診斷,且可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紅芳.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乙肝患者檢驗中的臨床價值[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8(a02):994-995.
[2] 左彥,陳遠博,張允健.血清甲狀腺激素nOEGF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檢測在慢性乙肝診斷中的價值[J].河北醫學,2015,21(01):20-24.
[3] 劉坤.乙肝疫苗聯合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03):525-527.
[4] 李軍莉.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6,24(22):3255-3256.
[5] 王烈,胡義忠,徐秀亮,等.血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檢測對乙肝肝硬化預后評估的意義[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7,33(11):1699-1705.
[6] 梁志軍,李瑞娟,王素娜,等.乙肝肝硬化對外周血T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12):1655-1656.
[7] 朱靜.替比夫定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阻斷HBV母嬰垂直傳播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06):12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