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 目的:研究同時總結新生兒靜脈留置針中應用PDCA的具體方法以及應用效果。方法:對于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新生兒接受靜脈留置針穿刺的病人資料施行分析,根據病人的入院順序對其實施分組,給予對照組病人靜脈留置針常規維護,給予研究組病人PDCA循環理論施行靜脈留置針維護,對比兩組病人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靜脈炎出現幾率以及非預期拔管幾率,將所得各項數據施行統計學計算。結果:兩組病人的留置針保留時間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兩組病人產生靜脈炎以及非預期拔管幾率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維護工作中應用PDCA,能夠顯著延長留置針的保留時間,降低靜脈炎以及非預期拔管幾率的出現。
【關鍵詞】 新生兒;靜脈留置針;PDCA循環;靜脈炎;非預期拔管率
文章編號:WHR2018061043
靜脈留置針又稱之為套管針或是周圍靜脈導管,主要包括穿刺針、延長管以及外套管所組成,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能夠長時間保留在病人血管中,多次應用,緩解反復穿刺給病人造成的痛苦,減少臨床護理工作中,對于病人血管引發的影響相對比較小,能夠幫助確保病人靜脈通暢。靜脈留置針使用過程中能夠導致靜脈炎的出現,產生非預期拔管等風險,對于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時間造成影響,導致其無法理想地發揮其作用,所以在新生兒外周靜脈留置針期間開展有效的維護措施非常關鍵。文獻資料顯示,在靜脈留置針輸液安全管理工作中應該PDCA循環措施效果理想,但是現在關于PDCA預防新生兒靜脈留置針非預期拔管的相關研究比較少[1]。本文作者對于本院在過去一年之內所收治的60例新生兒接受靜脈留置針穿刺的病人資料施行分析,給予對照組病人靜脈留置針常規維護,給予研究組病人PDCA循環理論施行靜脈留置針維護,對比兩組病人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靜脈炎出現幾率以及非預期拔管幾率,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于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新生兒接受靜脈留置針穿刺的病人資料施行分析,根據患兒的入院順序對其實施分組,給予對照組患兒靜脈留置針常規維護,給予研究組患兒PDCA循環理論施行靜脈留置針維護;研究組患兒中男性21例,女性9例,患兒的平均日齡為(5.55±2.46)天,出生體質量平均為(3.14±1.29)kg,其中窒息患兒8例,胎糞吸入患兒6例,黃疸患兒10例,肺炎患兒6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患兒的平均日齡為(5.74±2.33)天,出生體質量平均為(3.10±1.25)kg,其中窒息患兒6例,胎糞患兒病人8例,黃疸患兒10例,肺炎患兒6例。
1.2 方法
對照組病人接受靜脈留置針常規維護:選取合適的靜脈開展穿刺置管,并且進行妥善的固定,按時更換留置針敷貼,詳細觀察病人穿刺部位周圍情況[2]。
研究組患兒接受PDCA循環理論施行外周靜脈留置針維護措施:P計劃,查找有關于新生兒外周靜脈留置針的文獻,分析影響留置針維持時間短的原因,包括病人躁動、固定不理想以及消毒不充分等,開展相應措施,制定維護方案,護士長需要監督靜脈留置針穿刺和維護效果;D實施,依照計劃制定維護方案,保證消毒合格之后開展留置針穿刺,改進固定措施,對于患兒躁動開展有效的預防措施;C檢查,詳細檢查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和維護期間的消毒與固定情況,按時檢查是否遵照制定維護方案施行各項操作、穿刺維護以及拔管記錄;A處理,每天針對護理工作中產生的操作不當以及責任意識不強的護理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每天處理靜脈留置針維護期間所產生的問題,完善并且改進維護方案,復核并且總結拔管結果,分析原因,不斷改進維護效果[3]。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病人留置針保留時間、靜脈炎發生率以及非預期拔管率,將結果施行統計學計算。
1.4 統計學處理
將研究結果所得的各項數據采取SPSS 22.0統計學軟件施行數據處理。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期間,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卡方采取檢驗,組間差異通過P加以判定,其標準判斷標準:如果所得P<0.05,那么代表所得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如果所得P>0.05,那么代表所得數據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病人留置針保留時間平均為(95.33±19.83)h,對照組平均為(71.14±14.79)h,兩組病人的留置針保留時間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人產生靜脈炎以及非預期拔管幾率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臨床新生兒病人中一般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和營養支持,靜脈輸液屬于開展藥物治療以及營養支持的關鍵途徑,靜脈留置針能夠快速建立長久并且有效的靜脈通路,為搶救工作提供寶貴的時間,但是靜脈留置針會由于靜脈炎等相關并發癥的出現,對于正常使用造成影響,嚴重者會出現非預期拔管,所以臨床中對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的管理工作極為關鍵[4]。PDCA指的是通過計劃、實施、檢查以及處理所組成的質量管理循環,利用推廣應用成功經驗,并且總結失敗經驗,在下一次循環中實施改進,從而發揮提升工作質量的作用[5]。根據本文的研究表明,對于本院在過去一年之內所接診的新生兒接受靜脈留置針穿刺的病人資料60例施行分析,根據病人的入院順序對其實施分組,給予對照組病人靜脈留置針常規維護,給予研究組病人PDCA循環理論施行靜脈留置針維護,對比兩組病人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靜脈炎出現幾率以及非預期拔管幾率,將所得各項數據施行統計學計算,結果表明,兩組病人的留置針保留時間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兩組病人產生靜脈炎以及非預期拔管幾率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留置針維護工作中應用PDCA循環,能夠顯著延長留置針的保留時間,降低靜脈炎以及非預期拔管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莉,楊靜,王珊珊,等.新生兒靜脈留置針不同置管及固定方法 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6,30(19):2399-2400.
[2] 胡艷艷,方小燕,李曉花.PDCA用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7,32(02):141-143.
[3] 郟麗娜,潘玲麗,尚琴芬.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重癥監 護病房的應用及護理體會.大家健康,2013,07(02):134-135.
[4] 楊春香,尹力平,徐麗,等.微量推注泵致嬰幼兒輸液外滲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05):110-112.
[5] 倪永麗.風險理念在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