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摘 要】 目的:探討非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篩選出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整形美容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常規組(50例)與溝通組(50例),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溝通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加強非語言溝通護理,對比兩種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SDS評分,溝通組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6.0%,溝通組為98.0%,溝通組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非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滿意,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且可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非語言溝通;整形美容;護理
文章編號:WHR2018061012
非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可以使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從而促進疾病盡快康復[1]?;诖?,本研究為了進一步探討非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篩選出本院收治的100例整形美容患者的護理情況展開對比分析,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篩選出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整形美容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常規組(50例)與溝通組(50例)。常規組:男13例,女37例;年齡24~63歲,平均(45.6±10.7)歲;面頰15例,口周11例,下頜9例,額部7例,眼周4例,鼻部4例。溝通組:男12例,女38例;年齡24~62歲,平均(45.3±10.8)歲;面頰15例,口周10例,下頜10例,額部7例,眼周4例,鼻部4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護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等。
溝通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加強非語言溝通護理,主要內容包括:1)表情法:表情是人與人交流時最容易觀察到的,也最能表達一些情感?;颊叩耐纯唷擂巍M意都可以通過相應的表情表達出來。而醫護人員的表情也很容易影響到患者的心情?;颊叩目祻托枰粋€良好的心態,但術后的痛苦與失語常常使患者煩躁、憂慮,這時如果醫護人員能夠面帶微笑地幫助患者處理一些事情,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心態,減少患者心中的煩躁與壓力。2)眼神法: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眼神交流?;颊叩难凵窨梢粤髀冻龌颊邇刃牡那楦校t護人員的眼神不僅表達了對患者的尊重,且使患者感到更加親近,消除患者心中的抵觸,提高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和護理的效果。3)動作行為:受術者對整形的結果十分期待,再加上術后的疼痛,內心常常表現不安,需要醫護人員給予更多的鼓勵與關愛,而這些關愛與體貼更多的是從平時護理中的一些小的舉動體現出來的,如主動幫助患者整理衣物,攙扶患者進行一些活動等,有助于拉近護患關系,使患者對自己的康復充滿信心。4)實物圖片法:可以準備一些實物圖片,如水杯、碗筷、便盆、耳機、病床等圖片,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教給患者使用方法,如拿起水杯圖片代表要喝水、拿起碗筷圖片代表要吃飯、拿起便盆圖片代表要排泄等,患者通過展示圖片表達自己的需求,醫護人員要注意觀察。5)文字表達法:現如今大部分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文化修養,所以把自己的需求寫在紙上并展示給護士或家屬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表達方法,此法可以更全面地體現患者的要求,也更容易被醫護人員接受。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DS)與抑郁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評分越低表明心理狀態越佳[2]。2)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以(%)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SDS評分,溝通組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6.0%,溝通組為98.0%,溝通組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有一類人,他們身體健康、生活快樂,和普通人無異,但是他們追求更完美的自己,所以他們來到整形美容科,希望能在這里找到更好的自己,我們稱這類人為“求美者”[3]。很多“求美者”會選擇面部整形手術,但這種手術不僅會讓他們受到一些身體上的痛苦,而且多數情況下由于腫脹、刺痛、制動或包扎的原因會使他們暫時性失語,也就意味著他們在術后所經歷的不管是痛苦和辛酸,還是期待與喜悅,都無法用語言來描述[4]。因此,臨床護理時應加強非語言溝通護理,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
非語言溝通在人際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反映人們的真情實感。很多肢體語言、面部表情都是無意間流露出來的,很少進行刻意的偽裝,所以它比起可以隨意編造的語言更能表現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非語言溝通能夠很好地替代語言溝通,行使傳遞信息的功能[5]。對于面部整形手術后的“求美者”,非語言溝通成為他們表達一切需求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對比分析常規護理與加強非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溝通組患者護理后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提示溝通組的護理質量優于常規組,即加強非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優于單純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非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滿意,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且可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王艷玲,王丹,李慧.探討語言溝通在整形美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療美容,2016,06(09):65-67.
[2] 馬興云,李芳,倪曉麗.有效溝通應用于整形美容護理工作中的效果[J].社區醫學雜志,2018,(04):56-57.
[3] 王迪.非語言性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保健文匯,2016,(10):132-133.
[4] 李敏.淺談護患溝通中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5(30):170-171.
[5] 肖必燕.淺議語言與非語言溝通方式對服務質量感知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6,(4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