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摘 要】 目的:探析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52例婦科良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54例進行傳統經腹子宮切除術,觀察組患者98例實施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85.2±10.6)min、住院時間(6.0±1.1)d、肛門排氣時間(25.2±5.1)h、術中出血量(55.0±10.6)mL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9.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4%,差異顯著,(χ2=8.722,P<0.05)。結論: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臨床效果顯著,有效降低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幾率。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經腹子宮切除術;婦科良性疾病
文章編號:WHR2018061026
婦科良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如月經過多、盆腔疼痛、子宮肌瘤等,發病人群一般為中年女性,臨床治療多采用手術治療方式。調查顯示,美國每年約60萬患者進行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1]。傳統手術如經腹子宮切除術通常經患者腹部、陰道兩種路徑。隨社會醫療條件的改變,微創技術迅速發展,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包括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LAVH)、完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TLH)等,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術式的選擇與醫師的技能、機械配備、患者個人實際情況等因素相關。該術具有疼痛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但也有報道顯示患者術后并發癥幾率大[2-3]。為進一步探析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的臨床效果,本文作者選取本院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52例婦科良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52例婦科良性疾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4例:年齡40~53歲,平均(44.21±3.62)歲,子宮大小281~379cm3,平均(319±37)cm3,子宮肌瘤患者36例,子宮腺肌癥18例;觀察組98例:年齡41~54歲,平均(45.73±3.88)歲,子宮大小297~368cm3,平均(320±41)cm3,子宮肌瘤65例,子宮腺肌癥3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術前經臨床檢查均無子宮惡性病變[4];2)患者認知正常,無精神疾病史;3)患者無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4)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造血功能異常;5)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6)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均自愿參加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1)排除具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2)排除患有糖尿病等手術禁忌證患者。
1.3 手術方法
對照組行經腹子宮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全麻生效后于腹部做一豎切口,逐層進腹,探查盆腔情況。鉗切雙側圓韌帶、處理雙側附件,弧形打開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鉗切雙側宮旁組織、子宮動靜脈及主韌帶,鉗夾兩側陰道旁組織,環切宮頸筋膜,提起子宮,環剪陰道穹隆,子宮離體,縫合陰道殘端,檢查無出血后逐層關腹。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全麻后常規消毒手術野,自陰道置舉宮器,取臍部小切口長約1cm,建立氣腹,選用腹部微創4孔法置腹腔鏡器械操作,結扎術凝切雙側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及卵巢固有韌帶,用單極電凝鉤電切弧形打開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結扎束凝切雙側宮旁組織、子宮動靜脈及主韌帶,用電鉤沿舉宮杯緣切開宮頸陰道穹隆部,子宮離體,取出標本,縫合陰道殘端,止血,關腹。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t檢驗、χ2檢驗,P<0.05,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85.2±10.6)min、住院時間(6.0±1.1)d、肛門排氣時間(25.2±5.1)h、術中出血量(55.0±10.6)mL,患者手術相關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幾率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女性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加大,婦科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良性婦科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等一般采用手術治療,切除患者子宮[4]。傳統經腹子宮切除術創傷大,不符合現代女性審美需求。同時經腹子宮切除術術中出血量大、手術暴露面積大,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增加術中感染幾率,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視野清晰,創傷小,顯著降低患者術中術后并發癥幾率,對患者預后幫助較大。同時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顯著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早日恢復,滿足女性美觀度需求。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85.2±10.6)min、住院時間(6.0±1.1)d、肛門排氣時間(25.2±5.1)h、術中出血量(55.0±10.6)mL,這與范建華[5]的研究中,對照組(95.7±11.2)min、(8.5±1.5)d、(36.9±5.7)h、(90.3±10.7)mL優于對照組的結果一致;本研究觀察組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為9.2%,優于對照組開腹手術數據。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臨床效果顯著,減少患者創口面積,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參考文獻
[1] 盧貝琳,張曉慶,羅育端.運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8,08(05):220-222.
[2] 高騰猛.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與經腹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療效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04(22):64-65.
[3] 方蓮香.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34):21-22.
[4] 項瑛英,李影紅,熊員英.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在子宮良性疾病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7,23(16):145-146.
[5] 范建華.腹腔鏡子宮切除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