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菁
摘要: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以及新興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融媒體迎來了新時代。融媒體的發展為傳統媒體帶來全新的發展模式,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思維,新聞傳播的內容和形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改變。筆者在分析廣播新聞采編現狀的基礎上,對融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這項工作的水平談一談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融媒體;廣播新聞采編;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技術得到快速應用,各領域掀起空前的信息化浪潮,融媒體概念也隨之而生。融媒體扎根于信息科技時代,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實現互補,為信息傳播與信息共享提供了更多機會。從這個角度出發,廣播新聞的采編策略也必須進行調整,以滿足當下用戶的需求。
一、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
(一)海量的新聞資訊信息
融媒體時代,信息量爆炸式增長。來自諸多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信息交織,大大豐富了信息量。人們對于信息的選擇性也空前增強。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方便了人們對信息的接受和傳播。
(二)多元的新聞傳播渠道
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渠道得到大大拓展,除了報刊、廣播、電視這些傳統媒體,基于網絡技術的微信、微博也成為重要的信息傳播平臺,使信息的時效性大大增強,深刻地改變了人們對新聞的認知。
(三)極強的參與性
信息傳播渠道的改變,使普通民眾很容易成為信息的參與者,他們可以制造信息也可以傳播信息,這給大眾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體驗。例如在天津港爆炸案中,很多事件的進展及現場的細節都是由當地民眾傳播出來的,在時效性方面大大超過了官方媒體。
二、新傳播環境下提升廣播新聞采編水平的策略探析
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廣播新聞面臨著“邊緣化”的挑戰,收聽率受到擠壓,經營效益下滑。但是廣播新聞具有傳統優勢,比如與用戶互動性較強,不受空間限制等,在新的傳播環境下仍可以實現突破。促進廣播新聞采編與新媒體的融合,需要采編工作者打破固有思維,加強業務能力的“修煉”。
(一)要不斷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
過去十多年來,由于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傳統媒體賴以傳播新聞的途徑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的廣播新聞采編主要依靠聲音進行信息傳遞,在新的傳播環境下,遠遠不能滿足受眾需求。因此,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在具備傳統的新聞采寫能力、專業素養、職業操守等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必須主動學習、借鑒及融合各類新媒體形式、技術及其內容的生產和傳播特點,具備適應競爭與發展需要及時代特色的全媒體素質。尤其是一線記者編輯,要具備采、寫、編、攝、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實現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全面報道,傳播渠道涵蓋廣播、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等。
2018年寧夏兩會期間,寧夏新聞廣播注重發揮融媒體的傳播優勢,除了以互動、直播、專題、專欄等形式做好“兩會”報道外,還創新形式,由記者拍攝視頻反映百姓心聲,并且利用移動新媒體平臺,先后推出H5系列報道,收到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二)要培養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創新意識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新聞來源十分豐富,單純的新聞信息已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創新觀念。如有專家提出傳統媒體未來的發展之路是求證性報道,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在“求證”新聞上下功夫;注意從群眾的視角解讀新聞,加大新聞信息量,并進行深度解讀等等。與此同時,采編人員的思想要緊跟潮流,做當下最流行的新聞,給受眾足夠的新鮮感。
除了內容,采編形式的創新也是勢在必行。當下,新聞報道形式突破了界限,受眾通常會通過視覺和聽覺來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所以,廣播新聞在采編形式上要打破只能“聽”的限制,在新聞采集和編輯過程中加大媒體融合的成分,讓廣播新聞有聲有色、鮮活生動,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要更加重視并且提升受眾的體驗
在目前的網絡信息時代,每個人都能成為新聞的傳播者與播報者。以往傳統廣播新聞,是單向的為受眾進行內容傳輸,而在融媒時代下,受眾更追求與新聞信息的互動交流。因此,在采編廣播新聞時,要“打破邊界”,重視新聞報道的用戶體驗,借助新的交流平臺如微信、微博等,加強與聽眾的互動,縮短廣播新聞專業報道和聽眾之間的距離。同時,采編人員應當做好對受眾的考察工作,除了采編必要的新聞信息以外,應當分析群眾的喜好與所求,定向輸送大家更為感興趣的新聞內容。
如寧夏新聞廣播在2017年開辦的《下班放大招》欄目,兩位年輕活潑的主播會提前設置一些有趣且參與性較強的話題并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到節目播出時,聽眾們積極留言參與互動,這種媒體與群眾之間的交流是顯而易見的。
三、結語
融媒體時代的來臨,無疑是一場信息傳播的革命,是新聞工作進步的里程碑。在這樣的大潮之下,我們新聞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時刻反省與創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在融媒體時代得到不斷的發展與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楊琦,張偉偉,李燕,趙文義.融媒體環境下的學術期刊出版[J].出版發行研究,2016 (11):46-49+73.
[2]汪波,何繼祿.北京融媒體的信息資本與影響力評估——市屬媒體微博的社會網絡分析[J].新視野,2016 (05):66-72.
[3]尚策.融媒體的構建原則與模式分析[J].出版廣角,2015 (1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