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峰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靠單純的空洞說教,已經(jīng)提不起學生的情緒,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思想品德課如何上得更靈活,更有趣,更有效,是思想品德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最近幾年,在這方面我進行了有益嘗試和探索。
把時事新聞巧妙地引入思想品德課堂,充分發(fā)揮時事新聞的轟動性、新穎性、趣味性的作用,一改思想品德課過去的沉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在思品課上的表現(xiàn)大大改變,教育效果十分明顯。
把時事新聞引入思品課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操作起來需要精心準備,需要課下搜集新聞、課前播報新聞、課中巧妙聯(lián)系分析新聞等。為了避免唱獨角戲,我把一些工作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去完成。全面調(diào)動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有的負責新聞搜集,有的負責新聞篩選,有的負責新聞播報,有的專門研究時事新聞和思品課的聯(lián)系點,還有的負責新聞采訪。他們雖有分工,但更有密切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真正動了起來,參與了進來,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由于和時事新聞的巧妙聯(lián)系,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自覺性和興趣都得到極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的思想品德課也因為同學們的共同參與,上的有聲有色,深受學生的歡迎。
一、讓時事新聞成為思想政治課的佐料。
思想政治課教師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單純靠說教來征服學生的心靈,課堂不能死氣沉沉,必須有新思路,新辦法,新突破。為了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讓思想品德課內(nèi)容更充實,更鮮活,更有時代氣息,更有味道和品位,我在課堂上大膽引入了時事新聞。結(jié)果學生一下子高興了起來,興奮起來,激動起來。說實話,有些思想品德課老師講課教條,內(nèi)容陳舊,方法單一,沒有絲毫的新鮮感,學生根本不領(lǐng)情,所以有些學生聽到上思想品德課就沒有了精神,甚至是絕望。思想品德課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必須走出一條新路。時事新聞的插播,學生們立刻改變了對思想品德課的印象。原來思想品德課可以這么上,可以這么有趣,可以這么有味道!從此,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有了更多的期待,有了更多的想法。
時事新聞的插入讓學生對思想品德課不棄不離。既然學生這么喜歡,這么需要新聞,那就適當引入,讓學生在品評時事新聞中滌蕩心靈,讓學生在觸摸時事新聞中獲得靈感,讓學生在評析時事新聞中提升自我。
二、用時事新聞引爆學生思維,點燃思想之火。
如果時事新聞僅僅是給學生一點趣味,一點興奮,那就太淺啦;如果時事新聞僅僅是作為一種花樣,那也就多余了;如果時事新聞僅僅是當作一個小小的教學手段,那也就太蹩腳啦。那時事新聞也沒有多大的價值,也沒有多大的必要。時事新聞既要做佐料,還要做引子,除了要給學生新聞之外,還要給學生深刻的思考,心靈的洗禮和智慧的啟迪,這才是引入時事新聞的關(guān)鍵。所以,新聞選擇很重要,引申更重要,引爆更重要。
在新聞引入之后,如果簡簡單單地處理了,或者閑置了,冷落了,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是要學會利用時事新聞,要讓新聞在課堂上發(fā)揮最大的作用,盡力解決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所以,時事新聞插播一定要有針對性,要為課堂的展開服務。要讓時事新聞成為課堂的一部分,并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對要插播的新聞,一定要精心設(shè)計,認真編排,大膽取舍,為我所用,這是原則。
讓學生搜集時事新聞、篩選新聞,就成了十分重要的的任務。學生按照要求有目的地去搜集新聞,然后根據(jù)搜集到的新聞,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取舍。這不僅僅是個簡單的編輯過程,而是在搜集、加工的過程中尋求和思品內(nèi)容的巧妙對接。這樣,需要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發(fā)現(xiàn)新聞中最有價值的東西。這樣能保證和所學內(nèi)容的對接,和學生思想的對接,從而沖擊學生的固有思維,引爆學生的新思維,形成學生的新思想。所以,在時事新聞的剪輯上,需要學生和老師用心,不要隨意拿來就用。
學生把新聞編輯好后,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時,也要注意靈活機智地運用,有時還需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到達最佳火候、最佳節(jié)點、最佳時機和課堂內(nèi)容的最佳對接。
三、注重有效性,加強針對性,保持靈活性。
在思品課堂中插入時事新聞,不要搞形式,不要擺花架子,不要圖熱鬧,一定要注重有效性、實用性,一定要圍繞著切實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而設(shè)置。沒有實效性,僅僅是讓學生熱鬧熱鬧,那就失去了真正的作用。讓插入的新聞發(fā)揮最大的教育作用,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讓學生在了解新聞中感受教育的力量,在和新聞的碰撞中實現(xiàn)思想的升華。
教育的動機不良,就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時事新聞不能作為擺設(shè),不能僅僅讓學生一笑了之,而是應該讓學生深度思考。但時事新聞不能沖淡了課堂,只能是個展開的話題,只能是個佐料,只能是對課堂的有益補充,不能成為主角。一旦沖談了主題,改變了課堂的節(jié)奏,就有可能使得課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時事新聞的插播要注意靈活性,可以不固定時間,不固定形式。可以是學生播報,可以是學生看報紙,可以是聽廣播,可以是看視頻。總之,新聞的形式要靈活多樣,不拘形式,但一定要有思想性,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只有時間不固定,形式不固定,靈活多樣,才能有吸引力,才顯得有變化。如果形式死板生硬,學生不但不接受,也可能時間長了,學生就覺得沒有新鮮感了,就會厭煩。所以,一定要創(chuàng)新,要出奇,拒絕形式單一,方法笨拙。
總之,思想品德課要在轉(zhuǎn)變學生思想,提升學生思想修養(yǎng)上下功夫,在聯(lián)系實際上下功夫,在靈活處理各種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思品教師要不斷開闊視野,加強學法和教法的研究,大膽引進一些新方法,尋找一些新途徑,實現(xiàn)思品政治課堂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