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羽
摘 要:《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為符合社會發展及構建的需要,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文件將將培養審美為核心設定為的基本理念。在全面推廣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是在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化素養等目的,力圖使學生擁有平等多元化的價值觀。本文對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模式
20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期,我國的高中音樂教育經歷了探索及發展期。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高中音樂課是在高中這一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鑒賞作為高中音樂課程的必修模塊,在對學生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提高文化素養等多方面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模式
高中音樂欣賞課側重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鑒賞力,而傳統的教學由于學生的知識有限、教材的內容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等因素,使得學生對音樂課提不起興趣。袁靜提出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發展性教學是現代教學掛念的核心,以課例來突出提出的課程模式,并分析了模式操作特點[1]。第一是積極參與;第二是強調創新性的學習及多么課題在教學中的運用;第三是教學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在聽視結合的欣賞教學中,男生比女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反之只用聽覺來欣賞音樂,女生比男生更好的理解作品。賈芳在談對構建主義及情境教學的理解與認識后,再對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進行情境創設的必要性和原則性進行分析,最后將情境創設教學投入實際課堂教學中[2]。高中音樂鑒賞課融入情境創設教學的必要性從教學需要審視,有利于增強直觀性與形象性。課堂情境根據趣味性原則、認知性原則、關聯性原則、真實性原則、目標性原則、實效性原則等創設。在整個過程中,利用角色扮演進行體驗式情境創設時注意把握突破不好意思的尷尬、及時救場加以引導、積極調動全員參與、適時控制課堂節奏這四個方面。在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情境創設中,可分為圖片的合適運用、有聲資料的大量運用、音樂視頻與影視視頻的恰當運用三點。胡沈穎對如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教學內容,提出了幾種方法[3]。第一是多媒體式,結合視覺、聽覺等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發揮通感的作用,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是座談式,將學生的座位改成圍坐式,心里壓力減輕,容易暢所欲言。教師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學生喜歡也比較容易接受的曲目;第三是表演式,在課堂上有現場表演則會更加的直觀;最后是創作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創作活動,可讓學生對一些理念、知識等加深記憶。
二、高中音樂欣賞課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又稱為學習風格,是當今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有學者提出音樂欣賞教學中新型學習方式建立的依據主要分為學習內容上、學習主體和學習主導三方面。學習內容是音樂欣賞的特點,主要分為音樂欣賞在音樂學習中的作用和音樂欣賞學習的特點。學習主體即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概述,表現為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和學生在欣賞學習中主體性的體現。學習主導指的是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作用,分別為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引導、輔助作用和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作用。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新型學習方式的構建主要包括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養成、合作學習精神的建立、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并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實施進行了幾點說明。合作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學中的實踐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操作和最后的實踐體會。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要注意不斷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直接策劃者、主要執行者和協調者。所以說,在合作式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這些作用對教師自身也是一種提高和鍛煉。最后,作者認為造成這個現象是在研究中對學生成績的評價還不夠完善、教師的指導不到位學生容易造成迷茫、學習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的出現。
三、高中音樂欣賞課的相關問題
高中學生音樂欣賞曲目可選范圍相當廣泛,給教師上課提供了極大的選擇空間,但同時也增加了上課的難度。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往往會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疏忽,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王四九提出以下“八忌”[4]。第一是忌有靜無動,音樂鑒賞以聽為主,但長時間的安靜聆聽,會給學生帶來單調乏味的感;第二是忌一味多動,過多的喧鬧會讓音樂被丟棄到一邊;第三是忌我行我素,不能脫離學生在備課時應該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是怎么樣的?成長經歷和興趣又是如何;第四是忌言無表情,師生間應是直接的心靈接觸,所以生動的語言表情有助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第五是忌自破氛圍,因教師自身的疏忽將精心設計營造的良好課堂氛圍破壞,影響了課堂質量;第六是忌勢不得體,老師課堂上的態勢、行為舉止與所選課題的協調;第七是忌音不搭調,教師所專,各有所,在自己不擅長的方面,要十分小心;第八是忌被動灌輸,在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課堂教學不斷強調“學生主體”、“創新型教學”、“探究性學習”,而在課堂教學中仍剝奪學生自主學習等多項權利。賀曉琳通過對文獻法和調查法等方法調查結果的分析總結出學生的音樂學習態度、高中音樂師資狀況、音樂教學設備問題、教師對教材把握不到位、舊的評價制度的制約、領導以及教師們對“小三門”教師的區別對待這幾個問題[5]。學習的音樂學習態度包括音樂素養水平差、重視高考,輕視音樂培養、盲目隨眾,只喜歡流行音樂。師資力量薄弱和師資素質偏低是高中音樂師資狀況。教師對教材把握不到位主要表現在照本宣讀,不開發資源、企圖講透音樂,學生缺乏豐富想象空間、缺乏人文性,學生壓力大。舊的評價制度不注重學生的發展,把評價的方法和學生的發展割裂來看,不能有機的統一在一起,導致不能做出全面正確的評價。紹術恒認為巴中市六所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存在音樂欣賞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部分學校音樂教師占教師比例失衡、音樂欣賞課多媒體設施使用情況這三個問題[6]。對素質教育的實施現狀的反思和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個人專業素質的提升是作者對巴中市六所高中音樂欣賞課改善的思考。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最為重要的一環,但大多數音樂欣賞課堂依舊采用一種以來習慣且固化的教學模式,所以作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變這樣的現狀。第一是落后的教學環境使得這六所中學的音樂老師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完善自己;第二是不可產生逆反心理,應該積極地自覺地通過實踐來更新身為人們教師的光榮偉大的教育理念和對教學內容的認真掌握以及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將教育工作者的精力奉獻于音樂欣賞教學之中,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音樂欣賞課堂;第三是學校領導對音樂教學本身的重視程度也應該有所改變,如果不能給高中音樂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怎樣的發展音樂欣賞課都不能付諸行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中音樂欣賞課的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可得到以下幾個結論:第一,在對模塊教學進行整體設計時,需要多方面考慮,根據上課需要合理劃分結構,在教材之外,還可以適當的填充一些內容;第二,要從傳統的被動式、填鴨式學習轉變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方式;第三,除了教師自身要提高音樂素養外,音樂教學設備等外部條件也需要積極改善,創造出優良的教學環境。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音樂欣賞課也不斷的受到國家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習開始注重學生內在的培養,特別部分學校逐漸以發展對學生音樂的教育,開展廣泛的音樂活動作為自己學校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袁靜.高中欣賞課聽視結合模式探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2,03:8-9.
[2] 賈芳.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的情境創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 胡沈穎.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音樂教育,1999,01:21.
[4] 王四九.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八忌”[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8,08: 31-33.
[5] 賀曉琳.新課改背景下烏海市高中音樂鑒賞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6] 邵術恒.四川巴中市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開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