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寶鑫 范志軍 張璐
【摘 要】目的:探討對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行拜阿司匹林片聯合氯吡格雷片治療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中選取58例參與本組研究,按照奇偶分組法將其均分2組,各29例。對參照組行拜阿司匹林片治療,對實驗組行拜阿司匹林片聯合氯吡格雷片治療。分析58例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尿量以及臨床療效等。結果:治療后實驗組舒張壓、收縮壓、尿量相比參照組較高,實驗組心率較低,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臨床療效相比于參照組較優,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行相應的臨床治療,患者的臨床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壓;藥物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由于嘔吐、大汗、疼痛等癥狀導致患者發生心律失常、脫水、酸中毒、胸痛缺氧、低血容量等情況,使患者處于低血壓狀態,低血壓可導致患者發生心源性休克、誘發泵衰竭等[1]。急性心肌梗死伴有泵衰竭患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對患者行拜阿司匹林片聯合氯吡格雷片治療,可有效的搶救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對患者行手術和介入治療均存在較大的風險[2]。現對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行相應治療的效果作分析。
1 基本數據與方法
1.1基本數據
選擇5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將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作為選取時間,將其均分各組29例,分組方法為奇偶分組法。實驗組29例患者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為16例和13例,其年齡范圍在58至79歲之間,(67.48±2.19)歲為患者的中位年齡;參照組29例患者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為18例和11例,其年齡范圍在59至80歲之間,(67.59±2.48)歲為患者的中位年齡。2組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均對本次實驗予以了解,研究其基本數據,不存在差異性(p>0.05)。所有患者均對本組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我院制定的同意書,將其研究內容上報于我院倫理委員會,得到批準和認可。
1.2方法
對參照組行拜阿司匹林片進行治療,首次取300mg的拜阿司匹林片進行治療,服用方式為咀嚼,有助于患者快速吸收,隨后每次可取100~200mg的藥物進行治療,對患者連續治療1個月。
對實驗組行拜阿司匹林片聯合氯吡格雷片進行治療,每次取75mg氯吡格雷片進行服用,每天服用1次。拜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同參照組一致。患者需連續治療1個月。并觀察所有患者的心電情況。
1.3判定指標
判定5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尿量以及臨床療效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分析軟件對5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的所有資料進行檢驗,行t檢驗方法對其計量資料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形式表示;行X2檢驗方法對其計數資料(臨床療效)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形式表示。
2 結果
2.1分析5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尿量,見表1。
2.2分析5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低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96.55%相比于參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68.97%明顯較高,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詳情見表2。
3 討論
有關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初期,行冠狀動脈造影可觀察出大多數患者冠狀動脈內均存在血栓。因此證實冠狀動脈血栓的形成可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臨床上常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現對患者行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治療[3]。以往,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壓主要將梗死相關動脈予以開通,作為臨床治療的首選方法,靜脈溶栓可明顯降低疾病的病死率。
現今,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發病率較高,人們對介入治療的認知度較高,臨床上行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治療的患者較多,但此方法極易使患者發生急性冠狀動脈閉塞情況,嚴重可導致死亡[4]。
參考文獻
[1]買買提艾力·吐爾遜,吾麥爾江·克力木,阿孜姑·毛拉克等.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8):813-815.
[2]薛書斌.硝酸甘油聯合氨酰心安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0):64-64,66.
[3]王文臣,苑麗娟.探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腦梗死6例臨床治療[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5):163-164.
[4]李湘,蒙江明,鄧上勤等.老年AECOPD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0):1826-1828.
作者簡介:
項寶鑫(1987-)黑龍江賓縣,本科,第四軍醫大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