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范志軍 項寶鑫
【摘 要】目的:對AMI(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術冠脈再通后低血壓的相關因素進行探討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間進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其術后是否存在低血壓情況分為低血壓組(n=57)與非低血壓組(n=67)。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手術資料及動脈病變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低血壓組年齡≥60歲者,下壁、前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冠狀近端或多支病變、完全閉塞,以及術后TIMI分級≤Ⅱ級者術后低血壓發生率相對較高,且為獨立危險因素,均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AMI急診PCI術冠脈再通后低血壓發生因素較多,需加強監測其各項心血管指標變化,必要時使用擴容、利尿及強心等治療,積極預防低血壓。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PCI術:經皮冠狀動脈:低血壓:高危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狀動脈堵塞、心肌缺血及缺氧等情況造成的心肌組織損傷或壞死[1]。及時對閉塞冠狀動脈再通,恢復其血流,能夠在縮小心肌壞死范圍的同時,挽救缺血心肌,對于該改善預后和降低死亡率有著積極意義[2]。但是AMI患者在接受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后,容易引起低血壓。本次研究通過對AMI急診PCI術冠脈再通后低血壓患者與非低血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術后低血壓的相關因素,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間進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相關檢查,均符合AMI診斷標準,且符合急診PCI手術指征。其中男82例,女42例;年齡為33-75歲,平均(58.24±7.15)歲。納入標準:胸痛持續12h內或發作超過12h仍持續者,胸痛持續30min,心電圖為ST抬高變化。排除術前低血壓或嚴重心源性休克者,存在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分組
根據患者術后是否存在低血壓情況分為低血壓組(n=57)與非低血壓組(n=67)。低血壓評估標準:再通后血壓低于90/60mmHg;收縮和(或)舒張壓與術前相比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高于20mmHg;術后血壓低于90/60mmHg,同時持續時間高于30min;術后血壓較低需要使用升壓藥維持。
1.2.2 治療
術前應用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劑量均為300mg。根據PCI介入治療指南開展急診PCI手術,觀察并記錄兩組再通后患者心血管指標的變化。術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續5-7d,口服阿司匹林,劑量為每日100mg,應用氯吡格雷,每日75g,使用ACEI、他啶類及受體阻滯劑等藥物。
1.3 判定標準
多因素logistic回顧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手術資料及動脈病變情況中pci術后低血壓發生的高危因素。
2 結果
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低血壓組年齡≥60歲者,下壁、前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冠狀近端或多支病變、完全閉塞,以及術后TIMI分級≤Ⅱ級者術后低血壓均是引起pci術后低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均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低血壓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診PCI術后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3],容易引起休克,若是處理不及時或不得當,會導致AMI患者出現血容不足及排血降低,進而使其心肌梗死情況惡化,梗死面積增加,甚至是引起心源性休克[4]。因此,針對于AMI患者在PCI手術后引起低血壓發生的相關高危因素進行總結,對于提高AMI患者預后效果有著十分積極意義。
研究中,右冠狀動脈近端閉塞患者行PCI術后低血壓發生率較高,充分表明了由于再灌注引起心血管反射極有可能是引起低血壓的重要因素。而針對于完全閉塞患者行PCI術中也容易引起低血壓,極有可能是與該類患者心肌缺血范圍較大,在行再灌注后由于收縮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相關,也可能是和閉塞冠狀動脈的干預前的血流分級低下容易引起無復流相關。
綜上所述,AMI急診PCI術冠脈再通后低血壓發生因素較多,需加強監測其各項心血管指標變化,必要時使用擴容、利尿及強心等治療,積極預防低血壓。
參考文獻
[1]周亞峰,姚佳璐,錢曉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后低血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10):1804-1808.
[2]程娟,彭艷.AMI病人急診PCI術后發生低血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0):1178-1180.
[3]張科林,雷建強,辛宏等.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壓的臨床觀察[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42(12):975-978.
[4]張科林,郭戰宏,龍麗輝等.再灌注損傷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壓及心源性休克中的臨床意義和治療對策[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4):346-348.
作者簡介:
張璐(1985-)男,河北省河間市,本科,承德醫學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