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數學是學生學習中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探究實踐教學是隨著我國數學教育的發展而提出的教學方式,它通過讓學生參與具體的實踐活動,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本文就具體實例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實踐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探究實踐教學
數學是一門語言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數學中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和判斷才能更好地掌握。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中,在具體的數學情景中,獲得對對象的初步認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或者經歷事件之后,獲得一些感受,探究實踐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究式實踐活動中,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小學階段的數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新的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究實踐教學就是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那么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更好地落實實踐探究教學呢?[1]
一、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
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數學的時間相對較短,數學學科對于他們來說可能難度相對較大,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參與數學活動,這種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又能夠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于這個知識或者結論的得出更加了解,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說,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材中,有關于圓柱和圓錐體積的學習。在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根據公式,我們知道同等底面積和高的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很多學生可能對此不太理解,因此老師就可以設計一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后準備兩個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然后讓學生帶一些沙子來學校,然后老師就可以讓他們分別用圓柱和圓錐盛沙子,然后對比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于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記憶更加深刻,同時對于它們的關系能夠更加理解。除此之外,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關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知識的時候,老師也可以設計一定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在學習中,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而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二者在生活中都分別有不同的運用,老師可以讓學生做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用手拖動兩邊,看它是否會變形,同時可以做一個三角形,看能否拖動它。因為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因此它是比較容易被拖動,產生形狀變化的,而三角形則不容易變形。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可以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性質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設計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2]
二、設計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古往今來,無數偉大的發明和創造都不是一個人的成果,而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學生需要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與他人的協作與溝通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夠與他人合作,就能夠集思廣益,發揮大家的智慧,將一個問題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在探究性學習中,就需要學生通過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他人的學習和思考方式,彌補自己思維上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分配學習小組的時候,老師要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放在一個學習小組,還要考慮將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和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放在一個學習小組,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討論中發揮各自的特長,學生共同協調完成學習任務。比如說,在人教版六年級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關于圓的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圓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比如說車輪,井蓋等等,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進行一些思考,這樣可以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別人的思考方式,進一步訓練和提高自己的思維,同時可以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3]
三、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將學生帶入到相應的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比如說,人教版四年級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關于四則運算的學習中,老師可以設置一個教學情境:小明去菜市場買菜,西紅柿2.5一斤,小明買了5斤,土豆2元一斤,小明買了3斤,小明帶了20元錢,請問他帶的錢夠付買菜的錢嗎?如果夠,還剩多少錢?如果不夠,他還差多少錢?這是一個包含了乘法和減法的運算,通過設置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就會主動去尋找題目情境中的有效信息,主動進行計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實踐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發揮更多主動性,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4]
結語
總之,探究實踐學習是一種符合新課標要求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的實施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可以讓他們更加清楚地知道這個知識的原理。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一些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教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高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能力,還可以設置一些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聚強.小學數學課堂中生活化教學實踐與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0):24.
[2]袁曉波.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實踐活動實施途徑探討[J].考試周刊,2018,(62):86.
[3]曾琴.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設計及實踐研究[J].讀與寫,2018,(19):178.
[4]周曉蕾.生活化實踐活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以四上《乘法分配律》實踐活動為例[J].考試周刊,2018,(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