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平
摘 要:在網絡觸手可及的今天,容易導致網癮少年的出現。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面對這一群問題少年,要積極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幫助他們從網癮的泥潭中掙脫出來,重新樹立學習的勇氣和生活的信心。
關鍵詞:網癮成因 網癮危害 戒除策略
相信關注新聞的人士對以下這樁新聞應該還留有印象——2014年的4月29日,廣州番禺區大石街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滅門慘案,一家六口慘死家中,其中還有兩個幼兒。5月3日警方抓獲該案兇手。按照大家的猜想,如此慘無人道,應該是和這家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兇手的作案動機,竟然只是因為沒錢玩網絡游戲。玩網絡游戲玩到如此泯滅人性的程度,這讓人感到恐怖和悲哀!據了解,兇手只有29歲,但長期沉溺于網絡游戲中,可以說網癮深重。這是一起典型的由網癮發作導致的嚴重犯罪,然而讓人覺得遺憾的是這樣的事件近年來屢見報端。上網任意搜索“網癮犯罪”這一關鍵字眼,“網癮青年為上網痛殺生父”“網癮少年錘殺奶奶”等觸目驚心的標題馬上就撲面而來。聽見這樣的新聞,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心情沉重之余不免反思:為什么和網癮扯上關系的多是青少年?該怎么樣做好青少年的網癮防止和引導工作?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青少年而言,合理、適度地使用網絡,不失為一個獲取知識、技能、娛樂的好途徑,但是如果無節制地使用網絡,勢必影響正常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嚴重者還有可能出現身體健康受損、誘發違法犯罪等問題。聯系筆者的教育實際,無節制使用網絡,染上網癮的學生近年來還真的是屢見不鮮。鑒于這樣的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十分有必要在教育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有目的性地引導本班染上網癮的學生遠離網癮,重新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下面談談本人的一些經驗、做法。
一、以愛心呵護迷途的心靈,以真誠喚醒網癮的孩子
記得在擔任班主任工作中,我就遇到過一位心靈迷途的網癮學生:他的父母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離婚了,平時他主要是跟著爸爸生活。爸爸性格粗暴,兩父子關系并不和諧。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網絡游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獲悉這些情況后,我決定幫幫這位網癮不輕的孩子。我首先找來他單獨談話,開始的時候,不管我說什么,他也始終不愿多說什么。是人心總會被感化的!接下來,我堅持一個星期找他單獨談話一次,而且我知道自己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因此我在班上暗中找了幾位性格開朗、樂于助人的學生,要求他們主動與這位網癮不輕的同學多交流,讓他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也許是我的愛心與真誠終于感動了他吧,幾個星期下來,我再跟他單獨談話,我發現他對我的信任感明顯增強,與我交談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在取得他的信任后,我與他一起制定了一個戒除網癮的方案,為使方案真正落到實處,我還親自致電他的家長,向他坦陳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一個學期下來,這位學生與父親的關系明顯和諧了,網癮也戒除了。作為班主任的我,那一刻所收獲的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二、彈性引導,循序漸進戒除網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的道理,網癮的形成也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代心理學指出,但凡成癮的機制背后定然是一種強烈而深刻的心理依賴。因此,若然不懂這一規律,對網絡成癮的孩子采取一種急剎車的方式,必然招致栽跟斗。所謂“彈性引導”,就是指在引導網癮孩子過程中要遵循一種張弛有度、循序漸進的原則。
在引導網癮學生的時候,我很喜歡跟他們說的一番話就是:老師也會經常上網瀏覽資訊,也喜歡玩網絡游戲,但老師不會沉迷其中,因為每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無節制沉迷網絡的話,肯定導致精神萎靡,還怎么可能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呢?對于你們適度的上網,老師并不反對,但是如果對于上網的依賴已經達到走火入魔的程度,那這是會耽誤自己前程的,你明白嗎?不要小看這一番話,這里面包含的就是一種“張弛有度”的智慧。它向學生傳達出的信息是適度的上網是可以的,但過度的上網就有害。同時,言語之間沒有命令、強迫的口吻,更沒有老師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根據我的實踐證明,這番話學生往往都很受用,都能夠啟發他們對于自己網癮行為的反思。
當然,要想真正幫助學生戒除網癮,還必須要取得家長的支持。作為班主任,我們也要教會家長,面對網癮的孩子,如何采取“彈性引導”這一方法。我們要讓家長明白,一味的打罵埋怨或者放縱溺愛并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提高對網絡時代的認識,滿足孩子正常的獲取資訊、人際交往、游戲等方面的需求,但在孩子上網時間、瀏覽網頁內容方面,家長必須要加強控制和督促。
三、幫助學生培養興趣愛好,陶冶美好情操
培養興趣愛好,這是一種幫助學生戒除網癮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書法、繪畫、音樂、運動、手工等等,這任意一方面都可以從中發掘到無數的興趣愛好。根據我的觀察,很多學生之所以癡迷于網絡,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或者就算是有興趣愛好,但也疏于去發展。作為班主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每位網癮學生的性格、氣質,幫助他們發展適合個人的興趣愛好。這些學生一旦建立起良好的興趣愛好,自自然然就會擺脫網癮的影響。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位網癮學生,他的網癮可謂是達到了“寧可三日不讀書,不可一日不上網”的程度。根據我的觀察,他人長得比較高大,腿腳也比較靈活,應該具備一定的運動細胞。果然,很快我便得知他喜歡打籃球。這就好辦了。于是我在我們班組建了兩支籃球隊,利用每個星期一節的活動課,開展籃球比賽。不久,便迎來了學校班級籃球比賽。這下,可越來越激發這位學生對于籃球強烈的興趣,課間時間經常過來辦公室向我請教球藝。傳授球藝之余,我更側重適時對他進行思想教育,讓他主動平衡好打球、上網、學習三者的關系。一個學期下來,他的球技進步了,網癮戒除了,學習成績也明顯進步了。
結語
以上就是本人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面對一些網絡成癮癥的孩子所總結下來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在教育這批孩子當中,我深深感悟到育人之不易!我也慢慢認識到要幫助迷途的孩子知返,除卻教師、家長、孩子的努力,還需要整個社會系統支持。只有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全社會主動關愛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我們才更容易幫助學生戒除網癮,重新回歸生活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