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儇
摘要:隨著提出的智慧城市理念,城市建筑設計與智慧城市理念的有機融合已經成了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高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合理、科學地把高新技術融入城市建筑設計當中,使城市建筑設計深入貫徹智慧城市理念,朝著智能化、環保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當前智慧城市理念才處于萌芽的狀態,如何在智慧城市理念下促進城市建筑的大發展還需要建筑師的積極探索和努力發掘,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城市發展道路將會更高端、更便捷和更舒適。
關鍵詞:智慧城市;建筑設計;問題分析
1 智慧城市理念的內涵分析
智慧城市理念最早提出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期,當時該理念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讓城市盡快擺脫金融危機的發展困境,隨著智慧城市理念的廣泛應用以及城市發展的日益成熟,在世界范圍內已有眾多國家大力實施智慧城市理念,并且在促進城市發展與經濟進步方面,表現出了卓越的成效。
作為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智慧城市理念主要強調的是通過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化技術,去實現政府部門、企業組織以及社會成員的和諧共處[1]。在智慧城市理念當中,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被擺在重點關注層面,其中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主要包含民生、環境保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工商業發展等多個領域。智慧城市的理念主要在于構建全方位、一體化的城市互聯網溝通交流體系,通過該體系的構建也為智慧城市理念的普遍提供參考依據。其中感知層、網絡層與應用層作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關鍵組成,其在應用中的具體作用為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城市管理與監督的智能化。而政府部門、企業組織與社會成員作為智慧城市體系中的重要參與者,通過對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分析,去獲取各自所需的信息。智慧城市理念在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的過程中,也極大程度上拓寬了互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簡單來講,智慧城市的建設規劃是物聯網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整合與縮影。
2 智慧城市理念下城市建筑設計
2.1 增強安全性,讓城市建筑為人們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安全需求既包括對身邊人物的安全感需求,也包括對身邊事物的安全感需求。可以說,安全需求是人們與生俱來的需要。高新技術在為城市建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如一些建材和設備含有有害物質,容易引起胸悶、頭暈和呼吸道疾病,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因此,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上,應當增強城市建筑的安全性,為人們構筑安全、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而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城市建筑的外部,一個是城市建筑的內部。外部建筑是指建筑的形狀、色彩,以及公眾環境中的娛樂設施、基礎公共設施等。外部建筑要選擇吸光性強的建筑材質,擴大建筑之間的間隔,設計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觀形狀,這樣不僅能防止建筑帶來的光污染,也能增加建筑的美感,提高舒適度。內部建筑是指建筑內部的工作和生活空間,主要是室內空間。內部建筑要采用無污染、無添加的建筑材料,確保材料的安全性。另外,剛竣工的建筑應當空置一段時間,讓裝修遺留的氣味徹底散去才能使用。
2.2 增強環保性,讓城市建筑為引領綠色生活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人們創造了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現代建筑滿足了更多人的生活需求,但伴隨而來的是自然界加速消耗的能源。據統計,我國建筑能源消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2%左右,其中,空調、照明、家電等高檔家居設備占27.45%,其他能耗占13%。因此,節能和減排就成了建筑行業迫切追求的目標,也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未來的城市建筑將會越來越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綠色建筑與智能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力促進能源的科學轉型。例如,建筑師在設計時可以將空調管理系統與新型建筑節能技術相結合,在建筑的內部設計中,通過對人流量的檢測,智能系統自動系統,自主開啟或關閉空調,大大節省室內的空調用電量。這些與建筑節能相結合的新興技術從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建筑節能的方法與手段,自動化的可視監控,既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也能進行精細化調節,有效解決我國的能源消耗問題,使得未來的智能建筑節能發展更具潛力,有更加明顯的積極作用。
2.3 增強多樣性,讓城市建筑全面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讓人們隨處可以感受到現代化的服務設施。但城市建筑中單一化和格式化的現象還是較為明顯,不同的地區采用同樣的設計方式,城市建筑趨同性強烈,未能達到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由此,我們可以深入研究智能技術,充分展現智慧城市的智慧性,在城市建筑中使設計最優化,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例如,有條件的屋主可以在屋內裝置一個智能系統,在屋主不在家時適逢有人前來造訪,只要按一下門鈴就能夠把來訪信息發送到屋主的手機或電腦上,而屋主更可以通過門鈴的攝像頭看到造訪者的影像,還可以通過通話功能進行對話。
2.4 增強情感性,讓城市建筑產生更好的設計感染力
“每一個建筑都是建筑師情感的體現”。建筑師的設計作品與自身的情感有著高度密切的聯系,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建筑藍圖時,會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生活積淀融入該建筑當中,創設出具有自己獨特品位的建筑作品。但有些建筑師缺乏積累的生活素材,一味模仿和照搬別人的設計,這樣的建筑不符合人們對時尚的追求,甚至會因缺乏個性而遭到人們的懷疑。因此,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下,建筑師們應當學習各種高新技術,重視科技的運用,同時注重設計作品中的“人情味”,不斷創新設計風格,在設計道路上不斷積累。當建筑師在為某一個地方設計作品時,可以利用一段時間收集所需的素材,吸收和整合當地的地域文化,切身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只有身體力行,積累素材,才能在設計當中體現出當地的人文性,并創設出超越歷史的建筑物。
3結語
智慧城市是目前城市信息化發展的最高階段,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從而促進城市和諧、可持續發展。建筑是集成現代科技的產物,契合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和諧發展理念,它通過利用現代建筑技術、現代電腦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來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環境。在智慧城市不斷建設與發展背景下,如何設計建筑,使其更好地與智慧城市融為一體,成為當前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1]張公忠.關注智慧城市建設統一智能建筑體系架構[J].現代建筑電氣,2014,01:5.
[2]王振.智能建筑設計及施工水平的提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1:245.
(作者單位:大連都市發展設計有限公司)